「博物馆与文化地景」论坛!台湾在南岛文化地位的再审视
自1977年起,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将每年的5月18日订为「国际博物馆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并从1992年起开始每年订出特定主题,结合全世界博物馆的力量,鼓励民眾参观、认识并亲近博物馆。
今年主题「博物馆与文化地景」,即是博物馆作为一永久守护文化资產的机构,可以为文化地景付出更多能量。文化部所属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是一座包含博物馆、考古遗址和自然生态公园的博物馆,典藏文物主要为台湾数千年来先民遗留的文物。为响应国际博物馆日,特于5月27-28日,在史前馆办理「台湾在南岛文化地位的再审视-文化地景的守护与诠释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三项主题:从考古证据看南岛文化、南岛文化的研究与省思与文化地景的诠释与守护,期望凝聚博物馆与学界的研究能量,也让社会大眾认识台湾南岛文化地景的特色,了解台湾无论在史前与歷史时代,在南岛文化中都具有歷史的纵时性与丰富性、族群语言与社会的多元性、传统祭仪与信仰的多样性、艺术表现的独特性,最重要的在于文化变迁的显着性。如此多元且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目前资本主义导致的全球化所造成文化多样性消失的情形下,更显弥足珍贵且须尽力维护。
台湾位于东亚岛弧与岛屿东南亚的中枢位置,同时也是亚洲大陆面向太平洋的最前哨,在过去数千年,一直处于大陆与海洋、东南亚与东北亚人群来往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台湾都是南海贸易圈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歷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来自各方的外来元素,因而孕育出丰富且多元的族群文化。
加上台湾是世界上板块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自然生态环境丰富,具有长达五千年歷史纵深的台湾先民们,在此多元的生态环境中必然孕育出多元的适应模式,使得族群之间文化与语言的分歧性也更加显着,因此造就台湾拥有丰富的语言地景,成为世界公认的南岛语族原乡。由于文字记载的台湾歷史仅有四百余年,长达数千年的先民歷史无法藉由文字传世,完全保存在考古遗址地层中,只有从出土文物的分析成果,才可能建构出属于台湾在地的五千年歷史。
博物馆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橱窗』,不但直接呈现该社会的歷史文化内涵,也间接展现该社会的多元面向-科技研究、文化守护与诠释再生的能量。史前馆歷年来致力于考古学、民族学等学门的典藏、研究、展示与推广教育业务,尤其在协助记录与研究原住民族群聚落技能、工艺及传统节庆等部分不遗余力。
在台湾非物质文化遗產面临式微的今日,我们积极推动其保存与再生,以作为建立深刻文化内涵的基础。我们期许本次论坛,能为南岛文化的保存与再生尽一份心力,深化台湾文化主体性,并共同为推动「南岛文化太平洋联盟」的目标跨出第一步。
(中时电子报)
史前馆「台湾在南岛文化地位的再审视-文化地景的守护与诠释论坛」。(史前馆提供)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官方网站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