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四大交易所聚焦股市“直通车”
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台交所……22日,台北国际会议中心203会议室的主讲台“含金量”十足。记者粗粗一算,四大所代表背后的市值总和约为83.78万亿人民币。
当日在台北举行的第五届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上,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台湾证交所董事长李述德、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上海证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副所长曾刚等人对谈“从沪港通、深港通看两岸及香港资本市场合作”这一议题。
如果算一道算术题,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台交所,意味着多少“通”的排列组合?
“沪港通”已有成绩。曾刚说,截至4月17日,沪股通北上资金累计已使用额度1235.44亿元人民币,剩余额度占58.82%;港股通累计已使用额度713亿元人民币,剩余额度占比71.48%。沪股通交易额达到5514.85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天57.45亿元;港股通交易金额2459.39亿港元,日均26.45亿港元。
他表示,从数字来看,初期出现“北温南冷”的态势,但实际上随着两个市场相互磨合进一步完善,南下资金的港股通(内地投资者去香港投资)已经多起来,尤其4月连续出现额度用完的情况。而沪股通近期有一定的卖出走势,“因为投资者感觉A股短期内似乎有些高估,可能比较谨慎。这种退出方式是市场非常理性的表现”。
“这说明机制本身设计非常成功。”曾刚说,检讨沪港通,我们有很多机制还在完善,如两地投研报告推送、两地行情推送、汇率制度安排等,再有额度、投资范围扩大等,以及推动内地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证券基金参与港股通,投资港股市场,有信心未来效应会更加显现。
呼之欲出的还有“深港通”。此前,李小加曾对媒体表示,“深港通或于上半年推出”的说法不现实,因为港交所要到7月中才完成准备工作。宋丽萍在论坛上透露,“深港通”已完成方案设计,还没有得到两地监管部门的批准,相信也不会太久。
“我们和上交所一母同胞,交易结构、组织架构、投资者群体都一样,”宋丽萍表示,“深港通”的架构基本与“沪港通”一样,特别是在起步阶段,不同的是上交所金融股、大型企业较多,深交所则是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比较集聚。
场内讨论如火如荼,场外沪深A股22日放量走高,上证综指大涨逾百点,盘中触及4400点的七年新高。创业板指数则突破2600点创下历史新高。
“沪港通本身没有造就A股市场大规模牛市,但有催化作用,可以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李小加说,但南下“沪港通”对香港股市肯定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近两周港股每日交易量是去年三倍,“桥一通了,这两个本来相对来说自成体系的市场就会迅速联动,钱就可以来来回回”。
在“深港通”排上议事日程的同时,“沪台通”“深台通”等两岸股市直通车似乎还有些“遥不可及”。台湾金融主管部门负责人曾铭宗表示“审慎乐观”态度。他说,两岸资本市场合作,可以先就指数相互授权、相关专业分享交流等着手,宜由近而远、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来就可以水到渠成。尤其,台湾地区民众要先有共识,才有办法进一步来推动。
李述德说,我们也敬佩“沪港通”发展的历程,以及大陆和香港之间资金、投资平台的流通,“希望有朝一日(实现)台港通、台沪通,通不是目的是手段”。
“沪港通使两个市场链接,本身有可复制、可推广性。”李小加说,应该推进“沪台通”、“深台通”,尤其对台湾而言经济上动力很强。我们很希望找出基于双方需要的模式,使两岸三地资本市场共同发展、前景无限。(记者李寒芳 曹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