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台北双年展客座策展人抵台 解密艺术姿态形塑

29.03.2016  10:48
台北双年展策展人Corinne Diserens媒体见面会。(北美馆提供)

台北市立美术馆「2016台北双年展」客座策展人柯琳.狄瑟涵(Corinne Diserens)近日再度抵台,针对甫于3月中结束的台湾艺术家提案徵件(Open Call)深入田野访查,作为双年展下一阶段的研究计画的重要基础,以进一步推展对于台湾艺术家的认识,并预告5月再次拜访台湾艺术家的预定行程,深入针对本次公开徵件的200多件投案悉心了解。

记者会中,策展人分享自己独特的工作模式以及将展览视为一个「动态」媒介的观点:对策展人而言,展览从筹备、开幕至闭幕等等阶段,都具体而微的累加成为展览的一个面向,预计透过展期间规模不等的活动、表演、放映会「活化」(Activate)双年展主题展区,包含演出期间为期4周的表演/舞蹈计画,预计邀请15位本地舞者协作,相关面试甄选将于近期开展;策展人亦期望透过展览期间的3场分享座谈会(Seminar)让艺术家的创作歷程台面化,与观眾更加透明、开放的对谈,让美术馆成为分享经验、知识的平台,让焦点重新回到观者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基于各种思想实践、话语与展演机制的发想以及影像生產,2016台北双年展透过「影像和文化典范產生机制」的抽丝剥茧,检视「当下姿态即是未来系谱」的策展轴心,检视可能的想像:

游走于异质论述,2016台北双年展预计透过跨域艺术体验,形塑艺术作品与观者之间的「关键性亲密感」,预计以视觉艺术、舞蹈、表演、音乐、唤起过往歷史的电影计画、编辑平台、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呈现,将檔案「文献」(Archiving)或是「反文献」(Anti-Archiving)姿态、记忆模式、解读与使用、潜在挪用和再现间的关系进行拆解,同时纳入对于歷史与文化典范转移的思辩。透过解密和活化,策展人柯琳.狄瑟涵所使用之推论性方法预计探索美术馆穿梭知识体系、地域、艺术实验的催化角色,解析美术馆与现实或合作、或对抗的关联,作为那些即将浮现或不可能到来的现实的检视曲径;如此的理念将「艺术」视为连结多样文化脉络的「认识/知识」(Epistemological)桥梁,以进一步重新组构「公共/公眾」(the Common)的定义。

狄瑟涵欲透过2016台北双年展主题展区进一步思索人类学者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着作《规则的乌托邦:论科技、愚昧与官僚制度的私乐》(The Utopia of Rules: On Technology, Stupidity, and the Secret Joys of Bureaucracy)中的关键提问:如何在不失去碰撞力度与批判敏锐性之情状下,针对官僚制度及其延伸的结构性暴力提出批判思考?重新思索艺术家彼得.弗利德尔(Peter Friedl)所提出「展示的权力」的系列概念,深度思考如何透过具有创造力的意识状态进一步形塑「解放的地带」(Liberated Zone)。

有别于檔案库的静止概念,策展人将「檔案」视为一种流动的形式、以拟人化的方式讨论「檔案」本身可被理解的多种可能,期望透过本次双年展跨域的合作,做为了解未来的钥匙,邀请各界一同思考「檔案」的生成与解析的种种面向,透过这样的模式试图「重新赋权」(Emancipate)予美术馆,赋予美术馆不断自我转型的意涵,成为解放想像力的触媒。

北美馆馆长林平表示:「透过2016台北双年展的主题展区,与三楼同时进行的《台北双年展回顾展1996 – 2014》探索美术馆作为双年展主办单位转变中的意涵,透过过去、现在、将来的交织错置,进一步展现台北双年展将近二十载轨迹对台湾以及区域艺术生态的影响,以不同的角度观看歷届台北双年展议题中探讨台北与市民、国际、自我的关系,更加呈显美术馆作为活络台北艺文能量催化剂的角色。」

(中时电子报)

台北双年展策展人Corinne Diserens。(北美馆提供) 「台北市立美术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