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6号比上不足 陆空中反潜战力悲催
近年来中国为了将军力深入远洋,维护主权,突破岛链,积极发展海上战力,海军装备发展已进入井喷期。然而,54A型导弹护卫舰的反潜作战能力虽已堪称同级标竿,但水面战舰的移动速度毕竟有限,无法对远距离的疑似潜艇及时做出反应。因此,对提升反潜作战体系的整体效能来说,强有力的航空反潜平臺至关重要。
然而,《凤凰》网的军事专论指出,遗憾的是,中国海军舰载反潜直升机部队的现状颇为悲催。虽然从俄罗斯引进的Ka-28最大起飞重量达12600公斤,能携带充足的燃油与武器设备,但内部空间狭窄,不利于安排系统操作人员,反潜探测设备的技战术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准相比,更是几乎停留在石器时代。而Ka-28特立独行的共轴双旋翼设计,与解放军日趋欧化的旋翼飞行器技术体系更是格格不入。
从法国AS565 「黑豹」衍生出的Z-9C的装备数量比Ka-28更多,堪称解放军舰载反潜直升机部队的中坚,其满载起飞重量不到5000公斤,航程载荷性能根本无法满足携带大量技术装备,在远离母舰的海域长时间执行反潜任务的需要。儘管Z-9C配备了与欧美同类型号并驾齐驱的现代化吊放式声纳,但仍算不上合格的反潜直升机。
专论指出,中国海军的反潜直升机不仅在品质上聊胜于无,在数量方面也是捉襟见肘。公开资料显示,Ka-28与Z-9C的总数,还不如现役水面战舰的机库数量。近些年中国海军水面编队出航执行任务时,便不时出现战舰数量超过随行直升机数量的状况。而出于控制预算等方面的考虑,056系列轻型护卫舰并未设置机库。而冷酷的现实在于,056就算安装了机库,中国海军也没有多余的直升机能进驻。
2014年亮相的Z-18F是中国海军的「灰背隼」,具备宽敞的机舱,以及较优秀的航程载荷性能,其反潜探测设备的性能如何虽不得而知,但根据中国海军其他技术装备近年来的发展水准判断,应该不至于令人失望。以欧洲NFH90,或美国「海鹰」10吨级反潜直升机一统水面战舰甲板,无疑是使舰队整体战斗力最大化,后勤保障体系负担最小化的理想选择。然而,Z-20仍处于试飞阶段,中国海军反潜直升机轻重并立,型号混杂,高性能反潜直升机数量稀缺的情况,恐怕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专论指出,如果说反潜直升机的情况是悲剧,那固定翼反潜机的装备现状更堪称惨剧。经过漫长的等待,中国海军航空兵终于有了首款堪用的远端固定翼反潜机,也就是尾部拖着长长磁异探测器的「高新6号」。先前的水轰-5不仅起飞重量偏低,飞行性能不佳,设备落后老旧,而且反潜型总共只生產了3架。
专论指出、「高新6号」的平臺尺寸、吨位、基本性能,以及反潜探测设备技术水准等大致与美军及其盟军现役主力型号P-3C「猎户座」相当。作为填补解放军兵力结构空白,积累技战术经验的產品,「高新6号」是合格的,但与代表航空反潜领域世界先进水准的美军P-8A「海神」相比,在飞行速度、机载设备,以及生存能力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差距。
而法国海军的「大西洋」2是涡桨动力固定翼反潜机,这款飞机于1989年开始交付,共生產28架,2012年时还有22架仍在服役,而其中18架将接受升级改进。
专论指出,实验意味浓厚的「高新6号」在装备数量上,或许将与「大西洋」2类似。20架左右的「高新6号」,足以压制环南中国海国家与地区所能集结的常规潜艇,但用于对抗美、日联军的潜艇部队,却是杯水车薪。此外,在歼-20完成对西太平洋天空的清扫之前,无法安全展开。在可预见的未来,携带反潜设备吊舱的歼-16,将是比「高新6号」更理想的固定翼航空反潜平臺。
(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