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泳蟳繁养殖赢国际 成长时间短1/3

27.05.2016  19:11
远海梭子蟹公蟹(左)有着美丽的蓝色蟹壳。(洪安怡摄) 善泳蟳成蟹约为8公分以上。(洪安怡摄)

臺湾沿近海经济蟳蟹类,每年產量将近9700公吨,总產值高达16.8亿元,但过度採捕使得野生数量骤降,渔业署继去年成功繁殖远海梭子蟹后,善泳蟳的繁养殖技术也在今年开发成功,孵化到雉蟹时间更缩短3分之1,成为人工繁殖一大亮点。水试所指出,远海梭子蟹已克服残食问题,预计今年放流30万只,可增加渔民500万元收入。

远海梭子蟹去年已经成功放流21万只,今年将放流30万只,6月分2批各放流10万只,下半年再放流10万只,明、后年,则分别会放流40万、50万只。「这是最好吃的螃蟹,超越龙虾的鲜、Q、甜」,农委会水试所研究员黄丁士骄傲说,牠的回收率高达14%,远超过一般鱼类的0.1%,一年生一年死繁殖快速,养到上市只要6个月,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元,经济效益佳。

有了远海梭子蟹的成功经验,渔业署再接再厉,花费2年时间研究善泳蟳人工繁养殖,从蚤状幼生、大眼幼生到雉蟹可放流的阶段,约莫只要25天,比国际上的科学报告时间还短,成为一大突破,不过善泳蟳相互残食的状况严重,存活率仅2.5%。

「假设有10万只蟹,一个晚上过去可能变5万只,甚至3万只,我们现在还在克服这个问题」,农委会水试所研究研究员谢恒毅说,未来可能要採取单只抽屉式养殖的方式来克服善泳蟳残食状况,农委会水试所所长陈君如表示,善泳蟳进入量產阶段指日可待。

「渔民也有共识,资源没有了,也就没有所谓渔业」,渔业署署长陈添寿就职第2天,也出席这场蟳蟹类繁养殖记者会。他强调,台湾邻近海域资源运用,已经出现失衡的现象,期盼重振台湾渔业,让更多海域逐步回復资源。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