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现在中研院充满铜臭味

01.04.2016  13:45
教改论坛学者召开「谁砸了中研院的招牌?」记者会。(林志成摄)

中央研究院长翁启惠卷入浩鼎案,引发重大争议。在今天一场座谈会中,学者批评,现在的中研院「铜臭味十足」,翁启惠到文科研究所访视时甚至也问:「有哪些是可以申请专利的?」,相当离谱。

由学者组成的教改论坛今天召开「谁砸了中研院的招牌?」记者会,前东吴大学校长刘源俊说,翁启惠关于醣分子的研究相当卓越,但这样优秀的学术工作者来主持大型研究机构的行政,则是糟蹋人才。如今翁启惠不但自陷绝境,也将中研院拖下水,不可原谅。

刘源俊说,中研院以前一向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但近年建立「智财技转处」推动產学合作,这虽有必要,但不能喧宾夺主。一些人文组院士就说,翁启惠接任院长后到各研究所访视,连在文科所也问「有哪些东西可以申请专利」,「一切向钱看」的态度,让人无法认同。

台师大特教系荣誉教授吴武典则说,最近10余年来,中研院走出学术象牙塔,对社会和產业的关怀和介入愈来愈深,所得的资源和利润也愈来愈多。今日,社会已难要求中研院成为政治和產业的绝缘体,然而也不愿意看到它成为政治舞台与炒股中心。

吴武典主张,未来中研院长人选,应避免兼任重大研究案主持人,不要跟大家抢资源,也免除瓜田李下、球员兼裁判之嫌。如果正值学术壮年,那就好好从事研究,比来当院长好。

台大心理系教授黄光国指出,浩鼎案的出现是早晚的事,不发生才奇怪。学术界有一些学阀,自己订了游戏规则要别人遵守,但自己却不遵守;他们裁判别人,就不准别人裁判他们。《罗铜壁院士一生回顾》书中就提到,中研院请了一些国外学者审查研究计画,但没人敢讲真话。

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则说,国内学术界现有两套标准,大学受到的管制愈来愈多,但中研院却处于「无法可管」的状态,它在政府组织里位在总统府底下,但实际上总统也不敢管中研院长。尤其中研院院士选举,常是「近亲繁殖」,早已失去学术反省能力。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