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致死率高 6旬长者一天濒死百次

27.01.2016  19:49
心臟衰竭致死率高,5年内死亡率近5成。(倪浩伦摄)

68岁的林先生,15年前因身体不适遭诊断心肌梗塞,之后更恶化成心臟衰竭,等待换心又遥遥无期,期间多次濒临猝死,最严重时1天内因严重心律不整遭去颤器电击超过100次。医师提醒,心臟衰竭死亡率5年内逼近5成,平时若有水肿、呼吸困难并易倦应提早就医检查。

收治该病例的马偕医院心臟内科资深主治医师李应湘表示,心臟衰竭长期被低估,但致死率相当高,林先生当时因心肌梗塞而引发背痛,儘管抢救成功,但也造成心臟受伤而併发心臟衰竭。中华民国心臟基金会副执行长叶宏一强调,包括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臟病、心律不整、血脂异常和慢性肾臟病均有併发心臟衰竭的可能。

叶宏一解释,心臟衰竭俗称心臟无力,是因心臟功能受损,从心臟输出的血液不足以提供身体代谢的需要。根据中华民国心臟学会的「心臟衰竭登录计画」,统计21家大型医院、共1,507名急性住院的收缩性心臟衰竭患者,患者发病平均年龄约64岁,男女比率约3:1。叶宏一强调,根据统计,心臟衰竭是65岁以上老年人住院原因之首,且约32.3%的患者半年内会再次住院,一年内更有近22%患者死亡。

国立阳明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教授陈震寰表示,心臟衰竭为慢性衰竭疾病,一旦确诊,因急性发作而住院的频率会持续攀升,住院率和死亡率也都会随之攀升。陈震寰说,心臟衰竭初期症状包含呼吸困难、易倦以及下肢水肿,随着病情加剧,活动力会逐渐下降,出现躺着都会出现心悸的症状。

李应湘提醒,引发心臟衰竭恶化的原因包括急性心肌缺血、未遵循医嘱以及併发感染。若确诊心臟衰竭,应减少饮食中的盐分,每天测量体重、排尿量和血压,确保心臟正常运作并控制水分摄取,因食物中已含有不少水分,额外的水分补充应以500cc为限。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