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写抗战史:两岸合拍台湾光復纪录片

08.04.2016  23:16
台湾,1945》呈现了许多难得的一手资料,图为孙运璇带领技术人员抢修日月潭发电厂的视频。(纪录片截图)

在去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台北与北京当局之间虽然仍存在着激烈的歷史话语权之争,然而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提倡的「两岸合写抗战史」工作,却早就已经开始悄悄进行。

其中,「两岸合写抗战史」的最经典代表作,则毫无疑问的是由大陆中央电视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以及台湾非也传播有限公司所共同推出的纪录片《台湾,1945》。这部纪录片,于2015年10月25日,也就是台湾光復70周年纪念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上播出。到了今年年初,该纪录片也推出了名为《台湾光復纪实》的台湾版DVD。

与过去对岸拍摄的抗战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之处,首先是光从片名就不难看出《台湾,1945》聚焦的主题是中华民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收復台湾的过程。也就是说,台湾是这次「两岸合写抗战史」的主角。其次,则是《台湾,1945》的制作团队不仅访问了散居在两岸各地的歷史见证人,同时也吸收了不少台湾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的研究观点,从而提升了整部纪录片的品质。

年轻学者杜正宇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扮演了重要推手。(纪录片截图)

兼容并包陈述歷史

这部纪录片的大陆版本分为〈还我河山〉、〈宝岛新生〉、〈接收遣送〉、〈兴废继绝〉、〈正本清源〉及〈共祖中华〉共6集,而台湾版本则只包括前面5集,每集片长50分钟。其特点是从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教育与文化等各个不同的面相回顾台湾光復的来龙去脉,可以算是集合了两岸史家研究成果的结晶。

其中最有趣的一点,是这部纪录片向两岸观眾揭露了一个奇特的显像,那就是包括《马关条约》在内,大多数从清末开始就决定了整个大陆20世纪歷史走向的文献被收藏于台北的国史馆或者中华民国外交部,而许多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有关的檔案反而被收藏于大陆的福建省檔案馆内。所以,光是要把台湾光復这段歷史研究好,就已经十分仰赖两岸在史料方面的合作了。

台湾,1945》在两岸的制作团队,还特别对当年服务于台湾少年团的曾东升、陆军第70军的王必书、华宣恩、林精武、62军的何季元、张志先、中央警官学校第2分校台湾员警干部训练班的阮传发、张敏昌、邢翰等亲自参与接收台湾工作的长者,甚至在台湾推广国语教育的林良与龚书绵进行了专访,大幅度的提升了纪录片的质量。

另外,本片还兼容并包的採纳了许多台湾研究者的观点。除了统派色彩较浓厚的武之璋、王晓波、戚嘉林与曾服务于国民党党史会的刘维开外,《台湾,1945》还访问了比较贴近本土派立场的成功大学歷史系教授郑梓与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许雪姬,让他们自由陈述自己的研究观点。其中,年轻一代的歷史研究者,成功大学歷史系博士杜正宇便格外受到了制作团队的信任。

曾参与写作《日治下大高雄的飞行场-》一书的杜正宇,是台湾目前研究盟军空袭台湾歷史的专家。多次来回奔波于马里兰州大学公园市的美国国家檔案馆的杜正宇,搜集了大量关于盟军空袭台湾,还有美军计划登陆并占领台湾的「铺道行动」(Operation Causeway)相关文献、照片与影像资料。此一经验,对《台湾,1945》的拍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接受《中时电子报》专访时,杜正宇表示他除了在纪录片中介绍盟军在二战期间轰炸臺湾的歷史背景与脉络外,还告知了大陆制作团队如何到美国国家檔案馆找寻开罗会议、盟军轰炸以及国军接收台湾的歷史纪录影片段。除了台湾光復外,杜正宇认为两岸的学者未来也可以类似模式,进行关于盟军空袭香港或者大陆沦陷区,还有中共游击队战时营救美军飞行员的相关合作。

毕竟是有大陆参与的纪录片,《台湾,1945》当中仍然出现了许多迎合政治正确的画面。(影片截图)

中共在台湾光復中的作用

虽然,《台湾,1945》相较于其他大陆拍摄的纪录片,已经将意识形态干扰的因素压到了最低,但是过度夸大中共作用的缺点却还是贯穿了整部影片。比方说在第1集〈还我河山〉中,除了介绍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云南与缅甸发起的大规模反攻外,旁白还反覆强调中共领导下的8路军、新4军与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在华北、华中与华南地区打击侵略者的贡献。

向两岸,尤其是台湾观眾介绍共军在抗战中的贡献不是不可以,但是本片的论述却显得好像国军只有在西南大后方与缅甸打日本,国内的战斗全部都由中共包了一样,而这显然与歷史事实还有所差距。有趣的是,由陆军官校毕业,随中国驻印军参加缅北反攻,战后却因为参加中共而遭到政府枪毙的雾峰林家第8代传人林正亨,在整部纪录片中完全没有露脸。

当时中共并非执政党,同时也缺乏最基本的渡海攻台能力,因此在外交与军事上难以对光復台湾扮演多大的作用。也因为包括延安在内,中共所有的「抗日根据地」距离台湾本岛实在是太远,8路军与新4军都不可能向台湾进行大规模的人员渗透,因此他们显然也无法在经济、社会与教育上发挥多大的作用。不过在政治与文化方面,却还是有很多的地方值得两岸学者研究探讨。

政治上,中共对台湾光復最大的影响,就是对前往大陆参加抗战的台籍左派志士提供政治、经济与道义上的协助。除了李友邦在中共地下党员张一之协助下组织台湾义勇队与台湾少年团的歷史外,前中国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丘逢甲先生在广东组织东区服务队的过程中,似乎也很大程度的受到了毛泽东人民战争理念的影响。

正如纪录片第6集所言,丘念台确实曾在抗战爆发初期考察过延安,并且向毛泽东学习游击战与组训民眾的相关理论。在广东活动的时候,丘念台的东区服务队不仅多次与中共的东江纵队有过接触,而且他其中一名来自台湾,战后出任基隆中学校长的队员锺浩东,也确实因为参加中国共產党的原因,而在1950年为政府所枪毙。

除了政治外,中共的左翼文化也在光復初期大规模的席卷台湾。这不仅意味着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战后初期大多数台湾人最早接触到的国语流行歌曲,包括前总统李登辉在内的诸多本土知识份子也因为接受了社会主义反抗理论的洗礼,而一度走上了反抗国民党的道路,为今日蓝绿对立的政治格局埋下了伏笔。

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第1集特别提到了毛泽东在1936年7月16日接受美国左派记者斯诺(Edgar Snow)的访问。内容藉由毛泽东像斯诺强调「中国当前的任务是收復全部失地,对于台湾也是如此」的方式,来强调共產党比国民党更早提出夺回台湾的构想。可实际上,这段毛泽东对斯诺的谈话在纪录片中遭到了大幅度的删减。

根据斯诺的大作《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毛泽东当天真实的说法如下:「不仅要保卫长城以南的主权,也要收復我国全部的失地。这就是说满洲必须收復。但我们并不把中国以前的殖民地朝鲜包括在内。当我们收回中国的失地,达成独立以后,如果朝鲜人民希望挣脱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枷锁,我们将热烈支援他们争取独立的战斗。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台湾。」

毛泽东讲过的这段话,后来成为了许多独派学者用来证明中共支持台独运动的证据。确实,毛泽东在接受斯诺访问的时候,台湾还是日本的殖民地,因此将这段言论解读为中共先支持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再回归中国,其实也不算太脱离事实。只是出于政治正确的目的,而删减毛泽东原文的做法恐怕又使本片在质量上大打折扣。

中共如何在政治与文化上影响台湾固然重要,台湾人又如何影响中共也是同样的重要。比方说,《台湾,1945》就没有提到替新4军臂章的设计人是台湾高雄人庄索。甚至,也没有提到在二二八事件中扮演关键要角的嘉义人张志忠,在抗战期间于8路军129师冀南军区敌工部从事对敌宣传的工作,以证明无论是哪一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其实都是与台湾人有密切关系的。

重返歷史现场 《台湾,1945》大陆央视25日将首播

当然,中共或许没有支持台独,至少没有支持台湾脱离中国独立的想法,但是延安对左派台籍抗日人士的支持,虽然提拔了许多如庄索与张志忠一样贯彻始终的红色革命者,同时却也间接滋养了不少的台独人士。如直到今天都还在独派阵营中享有崇高地位的史明,在抗战期间就接受潘汉年的领导于上海从事地下情报工作。这段歷史,未来也应该成为两岸学者合作的主题之一。

(中时电子报)

更多精彩新闻在华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