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教总发表《进击的种子》进行食育教育

31.03.2016  13:28
「喜愿共和国」设计搭载太阳能面板的「强纳森行动号」,在学校里面推动食育教育。(林志成摄) 全教总咱粮学堂纪录片「进击的种子」 播映会及记者会31日举行,现场展示「喜愿共和国」总监施明煌所研发的强纳森号太阳能教学车。 (季志翔摄)

过去几年台湾面临严重的食安危机,全国教育工会总联合会2011年起推动「咱粮学堂」食育教育,由老师带着学生种植小麦等农作物,收成后并制成麵粉、麵包等,到目前累计400所学校参与,他们据此拍了19分钟的《进击的种子》纪录片,在今天发表。

全教总与「喜愿小麦契作农友团」在5年前共同发起「咱粮学堂」復兴国產杂粮运动,提供小麦、大豆、芝麻及荞麦的种子,由老师带领学生去种植及收成,并将实作过程融入教学。

全教总副秘书长罗德水表示,他们告诉参与的学校老师,带领学生种植农作物过程中,要「友善土地」,不要用化学肥料,进一步让孩子体验农作的辛苦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罗德水指出,参与「咱粮学堂」的学校,2011年才39校,今年已高达178校,累计已有400校参与,食育教育已在校园生根。

为强化「咱粮学堂」理念,「喜愿共和国」总兼施明煌更设计搭载太阳能面板的「强纳森行动号」,这台车侧可以往上掀,就像海鸥展翅的食农教育行动专车,可以利用太阳能动力驱动搅拌机,制造麵条。

施明煌表示,食物跟能源息息相关,「强纳森行动号」开到学校时,可以利用太阳能运作4小时,学生见证了不一样的能源运用,并看到麵粉变成麵条的过程,他们都张大嘴巴,非常兴奋。

彰化县北斗国中江昭德及庄淑芬,带领学生在学校10坪土地种植小麦,去年11月播下种子,今年3月中旬收成。江昭德表示,因为今年雨水太多,小麦收成时发霉了,无法转成食物,只好制作成麦束等装饰品,要在4月校庆时使用。不过学生也从中体验到农作要「看老天爷脸色」的现实。

全教总将「咱粮学堂」推动过程拍摄成19分钟的《进击的种子》纪录片,在片中,国小生谈论参与农作的心境转变、对自然事物的关心;国中生则在社团课程中参与揉麵、自制麵条、大啖自己亲手做的食物等。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