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女儿李其叡德国求学 先上两堂震撼课

27.12.2015  11:34
青年钢琴家李其叡(左)日前入选美国钢琴大师史蒂芬.寇瓦谢维契大师班,与父亲,也就是知名作家、评论家暨媒体人杨照(右)一同出席记者会。(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王锦河摄) 作家杨照的女儿李其叡(左)国中时主动前往德国留学,感受到台德两地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图为李其叡与钢琴家寇瓦谢维契(右)合影。(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王锦河摄)

「生命乐趣是学习来的!要教孩子别当不懂生命乐趣的笨蛋!」对台湾教育现况忧心忡忡的作家、评论家杨照,不遗余力希望透过各种论述,启发更多人走出台湾教育的框架,找到自己的价值。他的女儿李其叡也曾在台湾教育环境里,经歷了严格而痛苦的国中音乐班入学考试后,顺利进入就读,却发现「音乐班里少有人对音乐有兴趣」、「一路排下来的考试,人活着好像只为了音乐班升学考试这件事」,让李其叡开始思索走出台湾。她在国二下学期,靠着自己的实力考上了德国汉诺威音乐院,从此展开不一样的学习之路,也先上了两堂文化与教育的震撼课程。

杨照在《别让孩子继续错过生命这堂课》一书内提到,李其叡在德国上的第一堂震撼课,就是「自己选择,承担的力量才会更大」。这堂课与音乐毫无关系,但却一辈子受用。李其叡一开始到德国学习,因为听不懂德文,那种无能感让她痛恨在学校的时光,她不但脱离了原有台湾的交友圈,在德国也交不到新朋友。逃离了台湾考试圈的李其叡,其实很受不了朋友羡慕说「去德国真轻松啊!」,因为其实那并非事实,她每天也都在和新环境新语言奋斗,和自己各种强烈的负面与思乡情绪奋斗,她何尝不想逃回相对的舒适圈。不过她告诉自己,「即便在异乡的生活挣扎如此真切深刻,但至少是自己的选择,比留在台湾考试好」。相对于在台湾考试那种「被集体安排、集体强制的」痛苦,她在德国面临的生活痛苦是「自己」的。李其叡对这堂震撼课的心得是,「至少,我这一年还可以有生活」,即便这个生活充满了无力的压力,但是这是自己选择承担的,这才是「生活」。

李其叡在德国的第二堂震撼课,是「成为自己的主人」。她发现,学校和老师并未因她外籍的身份而给她特殊待遇,儘管从外表就可看出她与其他人不同,但同学们都视她的存在为理所当然,不会为了她而讲话特别放慢速度,不会特别对她嘘寒问暖。李其叡认为,这是因为德国人对人的尊重,也展现在「不该视别人为无助的弱者」,这是种会伤害别人自尊的不礼貌行为。「他们相信人可以、也应该自己决定需要甚么样的协助,而且他们其实也准备好了要协助,只要人以自己觉得舒服而不尷尬的方式提出」。

由此尊重人的自主态度出发,李其叡进一步观察到,「学习没有上下课之分,意见没有高下之别」。德国中学上课时间比台湾中学少得多,但安排课程却更多,「老师哪有时间教?」李其叡一开始非常不解,「为什么德国老师看起来还比台湾老师轻松?」

被喻为「天才少女钢琴家」李其叡(后)在德国学习的点点滴滴,让她的父亲杨照(前)对台湾教育现况愈加感慨忧心。(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邓博仁摄)

李其叡渐渐理解,原来在德国「一个学生主要的学习时间,不像台湾所认定是在学校时;学生主要学习的内容,也非学校、老师、课本所给予的内容。学校所提供的,是一个学生自我学习过程当中,不时提供协助与检验,绝非取代」,整个教育体系,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我摸索与自我学习能力。

「受教育不等于拥有知识!有甚么样的教育,就有甚么样的未来」。李其叡在德国的震撼教育,让杨照感触良多,台湾的教育现场到底有多少被忽略的生命必修课,值得深思。

(中时电子报)

文章来源: 作家杨照脸书

文章来源:别让孩子继续错过生命这堂课: 台湾教育的缺与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