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劭导演以影像纪录泰北孤军歷史

23.05.2016  23:09
泰北孤军三巨头之一的陈茂修将军,有「泰北守护神」之称,于2012年4月1日过逝,享年95岁。(图/滇缅游击队三部曲脸书)

纪录片导演李立劭,花了7年的时间,完成了「滇缅游击三部曲」的第三部纪录片《那山人,这山事》,在4月21日于华山光点举行放映,并会进行全台湾的巡迴播放,观眾可以趁此机会从影像中瞭解孤军后代的故事,并知道瞭解孤军的歷史。

如今泰北居民仍然热烈的纪念双十国庆,同时挥舞中华民国国旗与泰国国旗。(图/滇缅游击队三部曲脸书)

异域孤军在缅甸、泰国、寮国交界的金三角长期进行游击战。(图/滇缅游击队三部曲脸书)

民国38年初,徐蚌会战结束,注定大陆赤化,政府匆促南迁,最后来到台湾。但是在这南迁的过程中,有一支云南的国军,以李弥将军的部队为主,选择越过云南边境来到缅甸北部,并一直希望能反攻云南,后来又经辗转到了泰国北部落脚。这支部队与其后人,在离台湾两千公里的异国他乡,几十年来升着青天白日满地国旗、唱着三民主义国歌、学着与你我无异的中文教育,坚强努力地效忠中华民国。这些与我们理应同为中华民国国民的异乡人,就是泰缅异域孤军与其后代。

在「滇缅游击三部曲」第一部《边城启示录》中,说明这段歷史的前因后果。韩战时期,美国为了减轻朝鲜半岛前线的压力,特别支援李弥部队弹药与武器,并攻入云南境内达7个县之多,这场游击攻势却在韩战签定停火协议之后失去后援,李弥军无法于云南境内立足,再次逐步退回缅甸北部,结果缅甸在联合国控告中华民国武装侵略,所以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只能逐批将孤军带回台湾,却仍有两批不愿离开的孤军,分别是李文焕将军的3军与段希文将军的第5军坚持留下来继续奋斗,却就此与中华民国官方断绝了关系,因而成了名符其实的孤军。

虽然反攻大陆并没有成功,但正逢中共进行一系列残酷的政治运动,包括镇反、肃反、土改等,使得许多云南人民愿意跟随孤军流亡,使得孤军与跟随者人数达到万人之多。另外孤军的作战能力,以及反共的决心也引起泰国政府的关注,同意孤军在泰国北部抵御泰国共党游击队,以及苗族共党游击队的入侵,并且向孤军开了条件:同意他们一但消灭此处的共祸后,美思乐以及帕党地区可以成为孤军的居所,并同意入籍泰国,自此孤军为了生存而战,在陈茂修、李文焕、段希文三位将军的指挥,经过10年与共军的浴血奋战,在1981年泰国共党游击队正式投降,泰皇拉马九世亲自表彰孤军的英勇,同意孤军可以取得泰国籍,孤军因而赢得了自己在异域的家。遗憾的是,由于泰国政府订的申办身份时间太短,许多人仍然无法在时限之内完成手续,使得没有国籍的人仍然相当的多。

在《那山人,这山事》中,讲述孤军后裔们的遭遇,令人佩服他们的坚强。至今生活在泰北帕党的国中女孩李琴,从未见过已过逝的孤军父亲,仍深刻的瞭解孤军在此处的奋斗歷程,她能够与来此处的泰国以及台湾观光客,当个小导游,解说孤军奋战的歷史,她还很聪明的迴避苗族观光客,她说:「毕竟当年是与他们为敌,他们不需要知道」。不过由于家境关系,她没有来过台湾,也不知道台湾是什么模样。 同样生在帕党的沈庆富先生,是国军沈家恩中校的儿子。虽然在作战中,沈家恩中校意外犠牲,但是对沈庆富而言父亲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因此他也非常尊敬父亲所热爱的中华民国。在纪录片中能多次看到,他在泰北培英中学教育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并祝中华民国国运昌隆。他自己在当地种植特色咖啡,就取名叫「帕党93师咖啡」,并以父亲沈家恩为商标,并下决心一定要做好,才不负父亲的英名。此外他的女儿来到三峡台北大学深造,身为孤军第三代的她,在台湾听到「三民主义,吾党所宗」的国歌时,感到非常的亲切,也非常的震撼,中华民国不再只是父亲口中虚幻的祖国,而是真实存在的。

金三角国军血泪史》是近年最权威的异域孤军专书。(图/中央研究院)

还有一种与台湾关系深厚的孤军后代,对于两岸中国又是一种情怀,比如生在南投清境社区的鲁文学、鲁文印兄弟,虽然出生是在台湾,但他怀念父亲母亲的云南老家,因此他永远记得自己是云南人,有责任传承云南文化,并希望成为清境社区的特色,因此他多次在清境举办云南特色的传统庆典,也希望这种特色能继续保留下去。即使自己的儿子,也许对爷爷的家乡已没有了印象,但他仍然带着儿子到云南去,让儿子听一听爷爷的乡音。

2016第38届金穗奖影展|《那山人这山事不一样的新「视」角 号召粉丝

孤军在异国他乡流离,对他们而言,「家」是复杂的概念,他们生在泰国,却不一定有泰国籍;自认是中国人,却不是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的是中华民国,却不能单纯的以「台湾」来概括。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是我们国家的成员,是我们的同胞。

(中时电子报)

相关连结:滇缅游击三部曲

古今血泪战史 纪录在中时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