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晚年最大矛盾的后果

05.03.2016  19:22
毛泽东晚年对文革的矛盾,导致邓小平(右)第3度下台。(图/大陆网站)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晚年最大的矛盾,竟是他一手发动的文革,这一矛盾决定了他选择接班人,也就是用华国锋取代邓小平。

大陆学者指出,毛泽东当时对人事布局的考虑有个前提。就是可以纠正文革(1966年-1976年)中的具体错误,但不能从根本上否定文革路线和这场运动。这是他晚年内心世界最大的矛盾,也是他的悲剧所在。

1975年秋冬,毛泽东再次面临选择。当他觉得,邓小平推动的整顿改革,逐步触及到是否维护文革路线这条底线时,毛想让邓小平主持作一个关于文革七分成绩、三分错误的决议,结果被拒绝,这就造成邓小平的第三「落」。

谁来接呢?毛泽东没把权力交给「四人帮」而是交给了中生代中务实稳重的华国锋,并由叶剑英、李先念等人辅助。他深知,在「四人帮」中,张春桥虽然才干强一些,但得不到老干部和大部分中生代的支持,而且他又和江青走在一块。当时江青有野心,积怨甚多。

1976年2月,毛泽东先是任命华国锋为代总理,「四人帮」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代总理会见外国人不好登报,意即希望重新考虑一个正式总理。毛泽东说好办,把「代」字去掉,即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两个小时后,又让人打电话说,在副主席前加「第一」。

这个最后安排,表明毛泽东对当时党内的领导体制还有警觉和认识。

不过,他看不到「四人帮」垮台,也无法预知华国锋被邓小平取代。拥邓派推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压倒了华国锋信奉的「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如此才有邓的改革开放。

(中时电子报)

新闻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