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恶化 2030年死亡海域范围剧增

28.04.2016  23:42
海水含氧量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而言十分重要。(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最新研究指出,2030年时,气候变迁的恶化将让全球海洋含氧量明显减少,届时「死亡海域」(dead zone)的范围将大幅增加。

这篇由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AR)进行的研究,近日发布于《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期刊上。

气候变迁加剧 接连热浪将席卷全球6成地表

全球气候变迁导致气温上升,海洋温度也跟着上升。而海水含氧量取决于温度,温度越高,含氧量就越低。大范围的海域缺氧后,生物为避免窒息,便会避开含氧量低的水域,死亡海域就此形成。目前科学家已在印度洋南部、东部热带太平洋地区,以及大西洋海盆区域发现脱氧现象(deoxygenation)。

研究作者马修(Matthew Long)表示:「海水缺氧是气候暖化最严重的副作用之一。由于影响海水含氧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包含了季风、海水表面温度等,过去科学家无法断言,海水脱氧现象是否能归因于气候变迁。但现在这份研究充分地显示,气候变迁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

因应气候变迁 比尔盖兹:未来世代需能源奇蹟

根据《科技新时代》(Popular Science)报导,海水含氧量过低不只会导致生物灭绝,或减缓他们復育的速度。更惨的是,若海水含氧率维持不变,对未来环境的影响将更为巨大深远。拿发生距今约2亿5千万年前的大灭绝(The Great Dying)来说,科学家就发现那次大灭绝后,海洋生物復育速度之所以耗时500万年,就得归因于海水含氧量过低。

(中时电子报)

文章来源: CLIMATE CHANGE WILL NOTICEABLY REDUCE OXYGEN IN THE OCEANS BY 2030

更多精彩新闻 请看中时全球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