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用途遭扭曲 常客比较贵反遭坑杀
据上海《晨报》15日报导,有网友爆料在线上旅游平臺预订旅馆时,发现平臺的价格远高于旅馆临柜价格,而且他的高级会员帐号显示的价格远高于朋友的普通会员价格,从而引发了是否被网路公司利用数据「坑杀常客」的疑问。
此话题一提出,就引发了眾多网友的共鸣,引得眾人纷纷吐槽自身遭遇。
数据「坑杀常客」的触手,早已延伸到了我们生活的各方面,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可谓无所不包。针对网友提到的数据「坑杀常客」遭遇,晨报记者以订旅馆和买电影票两个项目进行实测。结果,部分网路平臺在提供预订旅馆和出售电影票服务时,确实存在明显的「坑杀常客」现象。同时网友叙述,数据「坑杀常客」的模式远不止于此。更有经济学专家指出,值得消费者重视的,是网路商家利用数据实现的「价格歧视」。
[记者实测]订旅馆─帐号便宜人民币63元(新臺币290元)。
在订旅馆实测,晨报记者选择线上旅行平臺A(以下称A平臺)作为测评物件,并使用了两个会员等级不同的帐号作为对比项目。一个帐号是使用时间超过3年的帐号(以下称「老帐号」);另一个是新注册的帐号(以下称「新帐号」)。这两个帐号各持有相同的平臺抵用券5张,其有效期、使用说明及范围都相同。同时,预订过程中,A平臺并未推出专门针对新人的优惠活动。
晨报记者用两个帐号同时在A平臺上预订了上海五角场凯悦旅馆,入住时间皆为3月15日。结果,老帐号中的几个房型价格都高于新帐号。以「嘉宾轩客房」房型为例,老帐号的价格为人民币1,660元(新臺币7,634元)起,而新帐号显示的价格为人民币1,597元(新臺币7,345)起。住宿费明细显示,业者给老帐号的最低价格为人民币1,795元(新臺币8,255元),同时可参与离店后获得人民币135元(新臺币620元)现金回馈的活动,老帐户最终需花费人民币1,660元(新臺币7,634元)。而商家给新帐户的最低价格为人民币1,667元(新臺币7,667元),同时可使用人民币80元(新臺币368元)抵用劵,新帐户最终需花费人民币1,597元(新臺币7,345元)。
随后,晨报记者通过A平臺,选择了多家不同等级的旅馆进行验证,发现上述情况并非个案。验证结果均表明,在所预订旅馆、入住时间和房型都相同的条件下,老帐号都要比新帐户花更多钱。晨报记者还对另一个线上旅游平臺B(以下称「B平臺」)进行测试,同样使用了一个白金会员帐号和一个普通会员帐号作为对照。结果在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白金会员的价格比普通会员多20到50元(新臺币92至230元)不等。
买电影票:新帐号比老帐号低人民币5.1元(新臺币24元)
在买电影票上,晨报记者选择线上票务销售平臺C(以下称「C平臺」),并使用了三个会员等级不同的帐号作为对照。一个帐号是C平臺上最高级的黑钻会员,在该平臺上有54次购票记录(以下称「黑钻帐号」);一个帐号是最低一级的青铜会员,仅有8次购票记录(以下称「青铜帐号」);还有一个是刚注册的小白帐号,在该平臺上没有任何购票记录(以下称「小白帐号」)。
晨报记者用这三个帐号在C 平臺上购买电影票后发现,同一电影院、同一场次放映的同一部电影,黑钻帐号、青铜帐号和小白帐号三者显示的价格依序下降。3月13日SFC上海影城放映的13:55场次的《黑豹》为例,黑钻帐号的价格为人民币61元(新臺币280元),青铜帐号为人民币57.9元(新臺币226元),小白帐号则为人民币55.9元(新臺币257元)。黑钻帐号的价格比小白帐号足足多了人民币5元(新臺币23元)有余。
同时,青铜帐号和小白帐号的价格均标识「特惠」字样,黑钻帐号并未标示,而且C平臺也未解释这一「特惠」政策适用于哪类用户。由此可见,订旅馆和买电影票中的数据「坑杀常客」主要显现在,对于同一件商品,平臺提供给老用户的价格反而比新用户高。
[记者走访]订机票─判定用户急需就会提价格
此外,网友吐槽被「坑杀常客」较多的情况还有「预订机票」和用叫车软体叫车。而且在这后两项中,网友表示还遇到了不一样的「坑杀常客」模式。
在针对预订机票被「坑杀常客」的讨论中,陈先生告诉晨报记者,他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购买机票,是B平臺最高级的钻石会员,而他的夫人只是普通会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同一时间的同一航班,用他夫人的帐户预订要比用他自己的帐户便宜几百元,他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坑杀常客」了。
李先生则提供了数据「坑杀常客」的另一种模式。据他介绍,去年8月,他在A平臺上预订从福州飞往昆明的机票。最开始流览时,心仪航班的价格都在人民币900元到人民币1000元(新臺币4,139至4,599元)之间。
第一次确认订单后,他因付款失败而取消订单。等到他再次更新页面时,心仪航班的价格一下子就上涨了很多。因为担心价格会越来越高,李先生重新送出了一个订单并马上完成付款。最后他以人民币1,125元(新臺币5,174元)的纯票价格买下了机票,比第一次订单的价格高出人民币200元(新臺币920元)。但等他付款完再去更新页面时,发现心仪航班的价格又回到了最初的价格。
李先生怀疑,当一个用户经常查询一个航线的机票,或送出过某个航班的订单但未付款成功后,平臺就会判定为用户急需,并提高价格。他进一步表示,类似的情况出现过不止一次。
对订网路预约计程车(简称网约车)─固定线路用户报价高
在针对用叫车软体被「坑杀常客」的讨论中,王女士表示,她在上海生活,经常会使用叫车软体D(以下称「D平臺」),坐普通型的快车从飞龙饭店(仓场店)到嘉定北地铁站,这个固定路线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王女士发现自己的车费在不断上涨。最开始,她以为是由于D平臺的整体资费在上涨,直到有一次她和先生同时用各自的帐号叫车,她才发现她先生的车费要比她的低。之后就这条路线,他们验证多次,在同一时间、双方都不使用优惠券的情况下,她先生的价格都比她低。据她介绍,差距最大的一次是在某天的下午3点多,她的车费是人民币16.6元(新臺币76元),她先生的是人民币14.8元(68元)。
晨报记者检索发现,在数据「坑杀常客」的相关微博评论区中,多名网友讲述了和王女士类似的遭遇。
[业内说法]
「完全差别定价」反映商家垄断性
在针对网路公司利用数据「坑杀常客」的讨论中,有网友指出,数据在卖方手中成了「恐怖的技术工具」,因为它帮助商家实现了经济学上很难实现的「完全差别定价」。
一位网友指出,「利用数据,对每个人的消费能力进行评估,把价格卡在每个人刚开始敏感的点上,最大化压榨每一个消费者。」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丛屹对这种说法表示认同,他认为,网路商家利用数据坑杀熟客这个现象,基本吻合完全差别定价的特徵。
完全差别定价,指的是「商家有能力对每一个消费者制定一个量身定做的价格」。实质就是,商家在摸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后,掌握了消费者「愿意承受的价格,最终尽可能地侵占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
丛屹表示,可以说,是数据技术説明网路公司实现了完全差别定价。因为完全差别定价原本多适用于「俱乐部财」,比如美容院、高尔夫俱乐部之类。「美容院给你做过一次检测后,会告诉你需要哪些產品,然后通过你的回应试探出你的消费能力,最后给出的所谓的定制套餐其实只是一个噱头,实际就是单独给你一个定价,完全侵占你的消费剩余,这就是生活中的完全差别定价。」他指出,这种情况原本只能应用于俱乐部性质的小群体,商家很难把完全差别定价扩展到其他民眾,因为「识别成本」会很高。
而网路公司通过数据技术,就可以对广大的用户实现完全差别定价。网路商家识别了用户的消费习惯、付款意图后,他们针对每个用户制定的价格,能够做到「让用户觉察不出异样,但其实已经高于原有的价格」。
丛屹进一步表示,这绝非好的趋势,因为完全差别定价反映出的实际上是商家的垄断性。商家是利用消费者对其的信任,乃至依赖,对消费者实行了一种差别定价,本质上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严格来说,商家的这种行为是违背《反垄断法》的。」
规避「坑杀常客」目前只能货比三家
丛屹指出,消费者如果想要规避这种数据「坑杀熟客」,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回归到传统的货比三家。「因为商家就是利用了消费者对他的依赖,消费者对商家越依赖,商家就越容易实现对消费者的资讯锁定,但其实消费者是很容易打破这种依赖的。」
丛屹也有些无奈地表示,原本网路產品是给我们带来便利的,我们选择这个產品,是为了摆脱货比三家这种「菜市场习惯」,但最后还是不得不回归这种传统做法。
数据何以成为网路商家手中宰割消费者的利刃?在有18年网路资讯工程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张驰斌看来,因为网路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连结,现在只要人们的行为涉及网路,个人资讯就会无可避免地被数据所收集。他指出,数据其实是个宽泛的概念。「比如你在某个网站流览,这个网站的后臺就会对你的所有行为进行记录收集。即使你没有注册会员,后臺也会主动给你生成一个专属的身份代码。」
张驰斌进一步表示,主动收集使用者资料只是数据的一个小功能。通过后臺的条件设定,系统还可以有条件地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
对于网路公司会对不同会员等级的用户进行差别定价的行为,张驰斌分析称,这是公司后臺对使用者资料进行了有条件的差别对待,属于公司的有意行为。
至于要如何去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张驰斌表示,这需要国家层面对数据进行更细致的立法。「比如公司的数据需要进行维护和修改时,需要向协力厂商提出申请,由协力厂商判断是否在合法范围内,并在协力厂商的监管下进行操作。」
(中时电子报)
文章来源: 订旅馆订机票买电影票订网约车都有「坑杀常客」,实为完全差别定价-专家:大数据「坑杀常客」违背《反垄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