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吃药导致皮肤溃烂死 长庚找到方法降低5成死亡率

27.03.2018  12:24
2018年03月27日 11:57 中时 倪浩伦

史帝文生-强生症候群(SJS)是知名的「严重皮肤药物过敏」,也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高达3成,现多用类固醇治疗,但效果有限、后续感染风险也高。长庚医院研究发现,透过生物制剂治疗,患者死亡率比用类固醇时低一半,副作用、癒合时间也更佳,该研究结果已刊登于最新国际知名期刊「临床研究期刊」。

我国每年有3000多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当中有200~300例属于「严重皮肤药物过敏」,近10年统计发现,共计617例SJS患者,还有204例是「更严重」、致死率高达5成的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

长庚医院皮肤科系主任钟文宏说,在过去,SJS死亡率曾高达8成,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死亡率已降到3成,患者多在服药1~2周后,渐渐出现过敏症状,主因是体内T细胞被被药物活化,误攻击皮肤黏膜,导致全身皮肤出现溃烂、大面积烫伤,甚至引发败血症死亡,死状相当悽惨。过去临床上多是用类固醇来治疗,但有肠胃出血、皮肤癒合慢等缺点,也因全身免疫系统都遭到抑制,提高后续感染的风险。

长庚医院从2009年起,进行7年的随机分派临床试验、收募96名史帝文生-强生症候群和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患者,比较类固醇和的生物制剂间的疗效。

研究显示,透过生物制剂治疗,患者死亡率为8.3%、几乎仅类固醇16.3%的一半,且皮肤在14天后开始癒合,比类固醇提早4天,肠胃出血、高血压等副作用比例也仅2.6%,远低于类固醇的18.2%。钟文宏解释,类固醇会压抑全身免疫系统、故会提高感染风险,生物制剂仅单纯压抑T细胞,不影响体内其他免疫功能,该研究结果已刊登于2018年3月的国际知名期刊「临床研究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钟文宏说,类固醇虽价格便宜,但效果有限,至于坊间常听到的「免疫球蛋白」治疗,不仅要价不菲、约30~40万元,效果也一般,更没有实证医学的背书;生物制剂方面,现已用在治疗乾癣与类风溼性关节炎,甚至有条件的纳健保,对于严重皮肤药物过敏患者来说,在尚未纳健保之前,自费价约5万元。但他提醒,患者若发病超过5天还未就医,恐就不适合接受类固醇或生物制剂的治疗,故一旦有药物不良反应,务必立刻停药并及时就医治疗。

(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