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个人化治疗」 临床发现6成可能被治癒

30.04.2016  21:50
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肿瘤内科暨胸腔内科副教授吴铭芳医师接受病友谘询,临床经验发现约有6成的癌症是有可能被治癒,或是像慢性病一样被控制。(台湾癌症基金提供)

根据102年癌症登记报告,肺癌继续蝉联国人死亡率第一位,每年夺走约八千多人的生命1!大部分(85%-90%)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然而非小细胞肺癌初期症状并不明显,约2/3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因此许多晚期肺癌病友存活时间常常不到一年。但现今有更多肺癌治疗的标靶药物,癌友确诊后应遵循医师治疗建议,并进行基因检测找出致病基因,选择对症下药的标靶药物,就有机会稳定控制病情,发挥「个人化治疗」的成效。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陈志毅副总院长鼓励病友,随着医学的发达、治疗的进步,临床经验发现约有6成的癌症是有可能被治癒,或是像慢性病一样被控制的,因此病友只要以积极的态度坚持治疗,再加上亲友的鼓励,都有机会持续延长生命。

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肿瘤内科暨胸腔内科副教授吴铭芳医师指出:「除了环境中的致癌物,基因的易感性有可能让病友更容易得到肺癌,但癌症致病基因很多,导致每个病友肿瘤成长的基因不尽相同。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界已陆续找出肺癌的各种致病基因,用于预测肺癌的变化或对于治疗的反应。过去先发现的基因是EGFR(表皮生长因子接受器),近年来还发现了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ALK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应处于『休眠』状态,但在ALK阳性的肺癌中,ALK基因错位后会与其他基因(如EML4)融合,这样的基因错位所產生的融合蛋白就会导致癌细胞形成、增生及转移。

EGFR无突变的肺癌病友,有10-15%的ALK基因突变比例。ALK基因突变的情形虽与族群、性别无关,但是研究发现,完全没有抽菸或只有轻度抽菸史、以及年轻的族群(平均年龄52岁),有较高的ALK基因变异比例。」

吴铭芳医师表示:「不同的致病基因可使用不同的标靶药物,使肺癌正式进入『个人化治疗』时代,先透过基因检测找出致病基因,针对基因进行阻断,就有机会抑制肿瘤持续恶化,控制病情,所以呼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友,应及早进行EGFR 及ALK基因检测。」

吴铭芳医师指出:「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早期可进行手术治疗,然而非小细胞肺癌初期症状并不明显,约2/3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目前晚期多採取标靶治疗。EGFR与ALK基因突变皆有标靶药物可使用,若检测后为EGFR阳性,可使用特定的标靶药物进行治疗;若EGFR基因检测呈阴性,可再进行ALK基因检测,若检测结果为ALK阳性,也有相对应、有效的标靶治疗药物可供治疗;根据临床实验结果显示,ALK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标靶药物,在化疗无效后开始使用,仍可延长无疾病恶化存活期达7.7个月,比起使用化疗增加1倍以上(3个月),副作用也更低,可同时兼顾治疗成效与生活品质。

目前已经陆续研发出越来越多治疗药物,健保的支持也越来越完备,除了EGFR的标靶药物,健保署也于去年通过针对ALK基因变异的标靶药物健保给付,病友一年平均省下超过百万的治疗费用,大幅减轻经济负担。」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