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中俄防线 美打自主无人机协战牌

20.06.2016  09:03
MQ-9死神无人机5月30日于柏林航空展展出。(图/美联社)

随着世界迈入强权新竞争时代,对美国来说,因应中、俄所谓的「反介入与区域阻绝」(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 A2AD)威胁,突破由先进联合防空系统防卫的区域,已成为当务之急。而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针对「孤立环境协同作战」(Collaborative Operations in Denied Environment,CODE),已与雷神(Raytheon)及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签约,钻研在重兵防守的空域内,如何控制成群无人机。

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网站指出,支援孤立环境协同作战的关键技术,便是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所谓的「自主协同」(collaborative autonomy)。这概念的愿景在于,未来只要靠一名任务指挥官,便能监控自主无人机,让它们单独,或成群结队地执行复杂的任务。这些无人机必须自动分享资料、决定如何分配任务、协调行动,并和彼此,还有与指挥官间互通有无。

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的CODE专案经理勒德(Jean-Charles Ledé)指出,他们在第一阶段的模拟测试中,成功发挥了无人机自主协同的潜在价值,并展现了战术优势。此外,他们选择了约20种自主行为,以大幅提高无人机执行任务的能力,并让它们能在孤立,或充满争议的环境下执行复杂的任务。

CODE专案将用能让多架无人机独自飞向目标的开放式人工智慧软体,让它们在恪遵既定交战原则的同时,也能寻找、辨识,并歼灭目标。按照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的的构想,这些无人机要精密得足以要求支援,或是在紧急、某种意外威胁出现时,能採取其他行动。

对五角大厦来说,这些CODE无人机格外吸引人的,就是整个机队只需要一个指挥官.他能透过类似视窗的介面,即时监控机队。虽然无人机号称是「无人航空器系统」,但无人驾驶轨道通常需要多达200人操作。而这问题几乎使美国空军的人力紧张到了极限。

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已验证了CODE无人机第一阶段的基本能力,而在眼前的第二阶段,则希望各由雷神与洛克希德马丁研发的两款无人机,在接受实测时,能展现基本的自主行为。

至于第三阶段则复杂得多,他们将选出6架无人机,进行CODE能力测试,再加上另外的模拟测试。而这阶段所执行的复杂任务中,起码会包括目标搜索、辨识,以及对抗突如其来的敌军。

此外,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彻底体认到,万一战争真的爆发,中俄可能凭着电子与网路战能力重创美军。也因此,CODE被设计成既能因应频宽限制与通信中断,又能与既有的标准相容,以实惠的价格,与现有的平台进行更新整合。

这要是行得通,CODE将能大大提升未来无人机的战斗力,并很可能降低成本。

(中时电子报)

军事频道─陆、海、空、军武、战略,一次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