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做人方做医!中研院与北医合作 推学术课程

20.09.2017  09:16
中研院与北医签订学术与教学合作备忘录。(中研院提供)

学术交流更进一步、造福台湾更多学子!为培养新世代生医领域人才的人文素养,中央研究院与国立阳明大学自103年起合作推动的「中研院人文讲座」,即将迈入第7个学期。为让国内更多生医领域学生受惠,今(106)年9月开始,臺北医学大学与国防医学院也一同加入人文讲座的行列。

在中研院今(19)日与臺北医学大学签订的学术与教学合作备忘录中,人文讲座即为双方合作的首个项目,中研院黄进兴副院长表示,「中研院又找到了一个亲密战友,研究人员可以将研究的成果散播到高等教育,这对学术研究与人才培育的未来可说是至关重要。」

人文讲座以充满浓厚学术气息的中研院作为教学场所,延揽院内人文组研究人员参与教学工作,获得广泛响应,参与者横跨10个研究所及1个中心,共39位研究员,其中包括3名院士,师资规模全国仅见,研究同仁秉持知识份子为社会服务的核心精神,以具体行动参与基础人文教育,为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开设扎实精彩的课程。讲座开办至今,已完成36门课,修课人次高达近1,400人次,平均每学期修课人数约180位,学生反应热烈,为选课时的抢手课程。

臺北医学大学林建煌校长表示,「我们的校歌中有特别提到,期勉学生『学好做人方做医』,北医一直十分重视通识教育、医学与人文教育,加入中研院的人文讲座对我们十分重要,未来也望双方持续发展长期的教学相长关系。」

中研院彭小妍研究员在介绍人文讲座时举例:「课程设计也让学生可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与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互相验证,例如在经济与社会领域,经济所的张静贞老师安排学生凌晨四、五点前往臺北市农產运销公司拍卖作业现场,实际瞭解我们吃下的菜,是如何从產地到市场再到家中的餐桌上,价格上又是经过怎样的变化。又如在科技与社会领域中,近史所张哲嘉老师开设的『本草学与物质文化』则是每堂课都让学生实际亲身细赏甚至品嚐一种草药,透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真正进入本草的知识世界。」

人文讲座课程参考美国顶尖大学通识教育的做法,设计「讲座授课」与「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每班配有4至6名助教,每位助教带领约15位学生,让学生可以经由讨论,训练表达能力进而引导其独立思辩。

课程包括六大领域:社会与经济、歷史与文明、科技与社会、艺术与文化、伦理道德思考、哲学与心灵。除了知识的传授外,透过课堂上的思辨训练思考、接触社会、培养德性,使学生具备人文思维及跨领域的对话能力,进而对人类身心健康有更深远的贡献。

(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