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戒严到六四天安门!「港台录像对话」见证1980-90s

14.04.2018  07:13
2018年04月14日 06:23 中时电子报 林宜静 /整理报导

歷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歷史不只是过去,其所影响是改变现在、甚至超越未来!然而歷史也可能被「窜改」、被「忘记」,从影像纪录的「歷史」也可能并非真实!在诡谲多变的2018春天,来当代馆看展、看录像,从台湾戒严到六四天安门,两岸三地在1980-90究竟发生哪些事,有什么值得我们去省思,或是从过去中我们「预见」了什么?

台北当代艺术馆从04月07日至06月03日于MOCA Studio实验展场展出「不只是歷史文件:港台录像对话1980-90s」,由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策展人林木材、台南艺术大学孙松荣教授、香港录像团体「录映太奇」共同策划,透过有系统地回顾1980至90年代港台重要的录像艺术作品,带来重思歷史的契机。

1980年代初期,录像艺术在台湾与香港同时崛起,两地艺术家不约而同地透过作品积极介入社会议题与政治衝击。(当代馆提供)

17位艺术家20件录像艺术回应重大歷史事件

1980年代初期,录像艺术在台湾与香港同时崛起,两地艺术家不约而同地透过作品积极介入社会议题与政治衝击,既表达个人诉求,亦回应歷史变动,展览名称取为「不只是歷史文件」,是为了回应2017年中国当局所发表的「中英联合声明只是歷史文件」。

17位台港重量级录像艺术家挟带强劲的批判力道见证纪录歷史,展出20件作品分别回应了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1987年「台湾解严」,1989年「六四天安门」与1997年「香港政权移交」等两地共同经歷过的重大政治事件。

20件作品皆以台港两地共同经歷过的重大歷史事件为主题,展现创作者对当下现实的精准洞察力,也带有浓厚的批判意味。(当代馆提供)

前卫创新之形式省思制造新闻 制造歷史现象

进入第一间展间以台湾艺术家郑淑丽《Making News, Making History》作品为首,透过五频装置播映外媒CNN节目《Live from Tiananmen Square》、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导,以及她所拍摄的现场画面,从「媒体」的角度讨论1989年六四天安门民运的真相为何,这也是该作品时隔近30年后,首度于亚洲展出!

透过有系统地回顾1980至90年代港台重要的录像艺术作品,带来重思歷史的契机。(当代馆提供)

香港两位重量级的女性录像艺术家冯美华、鲍蔼伦,分别透过《她说为何是我》(1989)、《两头唔到岸》(1990)、《估领袖》(1990)等多部作品,既呈现当时港人彷徨焦虑的状态,或以黑色幽默反讽专制独裁的荒诞。

策展人孙松荣展间导览。(当代馆提供)

而台湾虽于1987年解除戒严,电视却仍被党政军所控制,王俊杰《FACE╱TV》(1988-1989)、王俊杰与郑淑丽《歷史如何成为伤口》(1989)及绿色小组自己架设电视台的《绿色电视台开播片》(1989)等作品,皆有意识地以录像作为抵抗威权主流的媒介,讥讽当时政权。

面对移民潮爆发与国际政治权力拉扯,多媒体艺术家洪素珍的《东╱West》,透过一分为二、一边说中文一边说英语的嘴巴,呈现中西文化衝突的为难,由荣念曾和沈圣德创作的香港第一部录像作品《录像桌子》,维持中心/忠心地图往右或往左旋转。

展览特别选用传统电视为播放载体,还原影片原始本质的呈现与加深歷史连结度,第二间展间投影萤幕,则轮播了画面为「头像」的作品,放大了影片中角色与观眾的对话,其中陈界仁的《闪光》(1983-1984),当年曾于台北美国文化中心被禁播,还有袁广鸣首次结合影像与雕塑的作品《离位》。

走廊三件作品陆续为展览结尾,郑志雄和麦志恒的《东方红》放置一个印有毛主席照片的日制打火机,搭配萤幕明亮光线与音乐最后打火机倒下,凸显讽刺了两地与中国处于愈显紧张与对立的政局。

贵宾合照(由左至右)中华文化总会副秘书长张铁志、歌德学院院长罗岩、国家电影中心执行长陈斌全、策展人林木材、策展人孙松荣、台北当代艺术馆副馆长张玉汉、印尼经济贸易代表处工业部主任沙罗尼Mr. Syahroni Ahmad、西班牙商务办事处处长MR. JOSE LUIS ECHANIZ。

「不只是歷史文件:港台录像对话1980-90s」

时间:04/07(六)— 06/03(日)

场地:台北当代艺术馆 MOCA Studio实验展场

(中时电子报)

台北当代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