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华终于醒悟 管理和政治很不一样

19.05.2016  12:11

被外界称为「创新管理」专家的教育部长吴思华,今天告诉媒体,这1年9个月任期中,他终于醒悟「管理」和「政治」很不一样。

吴思华在担任行政职前,就是国内知名的管理学者,尤其专精于创新管理。上任教育部长后,他在各种大小场合,也总是将「创新」放在嘴边,甚至要求各司处在规划来年预算时,至少要有1成经费用来推动新的计画,既有工作事项也至少要有3成加入新的元素。

吴思华上任之初,确实以「创新」手段,漂亮地处理了前教部长蒋伟寧遗留下来的一些难题。例如十二年国教入学制度,首年期程太长,让学生、家长备受煎熬,又衍生高分低就和社区高中被「路过」。吴思华在1个月内快刀斩乱麻,推出富有新意的「一次分发到位」措施,收到不错效果。

另外,像是面对棘手的居住正义议题,吴思华首创在网路徵询民意的「青年居住论坛」,用年轻人最熟悉的脸书(Facebook)沟通,甚至引用「CCPF(集体创新协作平台)」模式,邀集800多位网友在72小时内集体讨论。

然而,教育政策千丝万缕,十二年国教政策中,纵使吴思华技巧性地解决了分发纷扰,但遇到根本问题,例如基北区民眾对明星高中的向往、重视「公平」远胜过「正义」的迷思,引伸出的志愿序扣分、会考等级和量尺的争议等,在在使他焦头烂额。

大学调涨学费更是吴思华的一大致命伤,他上任之初,便对学费调整持较开放的态度,旋即被挂上「涨学费部长」的标籤。104学年度学杂费审议结果,总共有9所大专校院调涨,是现行方案自97年实施以来,校数最多一次,也让吴思华平添不少骂名。

「创新管理」专家吴思华,面对可谓百年陈痾的教育政策,屡屡採取「让步」措施,也使得制度越改越复杂,原有理想消失殆尽,又无法完全满足反对者的期望。十二年国教政策便是一例,在与北市府「量尺」之争中,吴思华选择退让,导致基北区一度出现等级、量尺混用乱象。

课纲争议也是如此,其实这一次课纲微调,完全是在蒋伟寧任内敲定,吴思华接手后已「生米成熟饭」。但面对千古难解的意识型态,吴思华再一次选择了「让步」,开放新旧教科书併行、教师自由选书,甚至说「新旧教科书併行,其实已经承认新旧课纲可以同时存在」,结果是两边不讨好。

课纲争议导致一位青年轻生、教育部前庭遭占据多日,「汝思华,吾思台」、「小心思华(湿滑)」的标语,至今深深印在年轻一辈心中,也钉在吴思华身上。

如今告别教育部,这位「创新管理」专家告诉媒体,这1年9个月,他终于醒悟「管理」和「政治」很不一样。

吴思华说,管理是要找出「最佳」方案;政治,要的却是「没人反对」的方案。1050519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