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欣泽印度西塔琴 融合噶玛兰古调
10.04.2016 18:04
本文来源: 中时电子报
西塔琴音配上噶玛兰族古调,台湾西塔琴音乐家吴欣泽把来自印度的西塔琴融入自身文化中,昨晚在澳门国父纪念馆广场中演奏,所有看似不搭轧的元素,都因他的结合相互交融。
小学三年级被检查出有发展迟缓、晕眩、色盲的吴欣泽,一度还念启智班,某天老师做一项音乐检测,全班只有他能打出同样的拍子,当时还获得「非洲人」的称号,之后他发现,「这就像每个人都是不同物种的人,都有自己的强项」。
此后音乐就成为他日后最重要的伙伴,认为是音乐选择了他,小时候的志愿是想要听遍世界上的音乐,他是厉害的吉他手,因为参加云门舞集流浪者计画到印度学西塔琴,回台湾后他把自身有的文化,包括噶玛兰族古调、中文、西塔琴全部融合在一起,不但不怪,反而独树一格。
昨晚吴欣泽在澳门「台湾周」演出,在澳门国父纪念馆广场上,他坐在木箱上,右脚跨越左腿脚蜷曲着弹西塔琴,与席地而坐的观眾毫无距离,他分享着从小就习惯流浪,无聊就会从花莲骑脚踏车到台东,「我曾经是被世界埋没的小孩,但当发现喜欢一件事情,是可以和世界有所连结,就会全心投入去做。」
近期他出了一本摄影书「寂静的世界」,花七天七夜的时间记录机场附近的树,问他什么原因?「纯粹只是感受到一个东西,就去找自己可能诠释的方式」。
就像之后他要造访孙中山的故乡广东省翠亨村,纯粹是因为他在全台各大学校演出,最常看到的就是孙中山的遗像,但世人对孙中山褒贬不一,于是他思考,「不管喜欢或不喜欢,先去他家乡看了再下定论。」
或许会觉得他这样毫无逻辑,但吴欣泽总是先踏出那一步,而不是留在原地,「当你踏出去,就不用去思考回不回得来,因为这么做了,就不应该去担心这些事情」,这是他对流浪的注解。1050410
(中央社)
本文来源: 中时电子报
10.04.2016 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