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两岸都有南海诸岛史料 盼政府互相合作

14.07.2016  02:10

南海仲裁案结果指太平岛是「岩礁」而非「岛」,损及我国权益,不过内政部在2014年曾在北、中、南举办「中华民国南疆史料展」,甚至将搜集资料出版成册,不仅是和平宣示主权,也是南海歷史的珍贵檔案。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汤熙勇表示,虽然南海史料的核心檔案都被国民政府带到台湾,但大陆南京第二檔案馆、南京大学、广东省檔案馆的文献至今仍未公开,两岸未在南海议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汤熙勇长期研究南海诸岛史,曾参与内政部南疆史料展策划。他表示,由于过去台湾鲜少有人知道我国的南疆是太平岛,都误以为是屏东恒春,加上近年南海衝突议题升温,「办展是未雨绸缪」,盼藉由史料公开能让更多国人了解南海诸岛及争议。

汤表示,内政部、国防部、外交部于1946年参与接收南海诸岛,接收人员当时返回广东时,曾在广东办成果展,至今檔案仍存放在广东的中山图书馆,广东省檔案馆则有另一份资料。

此外,地理学者郑资约1946年是内政部方域司专员,当年底参与南海诸岛接收,并以疆域线的形式绘制「南海诸岛位置图」;郑资约后来随家人赴美,过世后其儿子将郑的日记手稿捐给南京大学,日记中可能记载「U型线」的由来,但南京大学至今仍未对外开放。

汤熙勇说,他曾想以学术交流名义去阅览大陆存有史料,但屡遭碰壁,认为两岸在南海议题上仍有合作空间,不过仍要看双方政府态度。

内政部前部长陈威仁指出,菲律宾提出仲裁时,政府就担心会「扫到颱风尾」,知道菲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有更深层的目的,因此前政府才会在太平岛议题上动作频频,例如立碑、邀请国际媒体、国际法学者登岛等,未料仍是此种遗憾的结果。

陈也说,中华民国公布11段线(U型线)早于海洋法公约施行;其次,太平岛具有淡水、土壤,更可种植蔬菜、饲养鸡只,可供人类生活,仲裁庭未解决问题反而制造问题,「太平岛变太平『礁』,我们怎么吞得下这口气?」

(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