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台湾应警醒

23.01.2015  21:17

  台湾《联合报》23日发表东吴大学教授白文章的评论说,在日本同志社大学里的大学院,里面30多位硕士学生,除了有3个是日本学生,其他都是大陆来的学生。日本教授告诉我,不只是同志社,其他日本的大学,也大多是大陆的学生,还有少数的越南学生,都很用功;现在已经很少见到台湾的留学生了。

   台湾人游学不留学 赔了竞争力?

  作者认为,也许台湾留学生人数稀少,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台湾竞争力不断地下滑,却早摆在眼前,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明治时代的大教育家、创办庆应义塾大学的福泽谕吉认为,只有不断的学习,个人才能改变人生。在“全球化”这个不可逆的大潮流下,台湾的青年必须具备“全球移动”的能力,个人才有竞争力、台湾才有未来。

  但近年来,受少子化和大量增设研究所的影响,台湾学生轻而易举的都可以拿到硕士学位,宁愿外出游学,也不愿留学;追求“小确幸”的生活,却少了挑战的气魄。长期下来,台湾当然是无法在世界上竞争!

  另外一个互为表里的因素是:台湾的经济。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才能谈到建设、教育投资和社会福利。竞争力下滑,致使经济无法发展;经济无法发展,又影响了建设和教育投资。经济是台湾的命脉,即使是日本首相安倍,去年底众议院改选之后获得新政权,一上台最重要的方针也是经济再生和财政健全。

  一个社会竞争力衰退,其影响的结果不会立刻显现出来,但却是由现在大多数人的想法和行动开始,长期下来影响一个世代,甚至二个世代的发展。

  “天佑台湾”是许多位官员下台时对台湾的祝福,也是许多人祈祷台湾消灾解厄的麻药。

  我们无法期待别人停止前进,或希望靠麻药生存下去。当大陆学生,乃至越南学生,早蓄势待发,准备抢占有利的战略要地时,台湾还在讨论“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要不要排入“立法院”议程、还在观赏柯P和郭董的“秋叶原”大战。但是,天,为什么要佑台湾?

   灾后重建为何不如日本?因为不曾记住

  台湾《中国时报》22日发表评论说,自己还在媒体工作时,曾提议做防灾专题,一长官质疑:“这会好看吗?”另一长官则说:“这是触霉头吧,不讨喜。”后虽仍然执行,这经验却令我印象深刻,直想:难怪,每次灾难发生,都是哭天抢地、漫天批判的新闻,每次灾难发生,就像过去没发生过灾难一般,一切归零。没有累积没有准备没有反省没有传递,什么都没有。

  以为长期投入台湾“921”地震重建区的人士说:“台湾对于灾难与重建,视野总是不够远。”在神户研究重建的长荣大学副教授邵佩君也说,她曾到一个小区倡导防灾观念,也得到“不要触霉头”的响应。对此,两人都只能摇头无奈。

  台湾人避谈灾,彷佛不谈,就不会发生。

  去年,台湾“921”大地震15周年,几乎无人闻问,88风灾5周年也遭冷漠。大大小小的风灾水灾,就在那发生当下得到一些关注,而后又像炊烟一般消失。所以,有的地区灾后10年了还住组合屋,没人理解他们为何因地基被掏空而失去家园;有的地区开发到了临界点,房子盖在行水区,政府还说就地合法。

  从来没有教训,没有真正彻底的反省与实践。

  于是,灾难后每次哭诉每次震怒每次检讨,换来的是下次灾难后的哭诉震怒与检讨。

  从神户归来,见桃园6名消防队员丧生火海的悲伤新闻,毫无意外,又是可怜哭诉悲痛哀悼震怒检讨,去年高雄气爆与几次火灾如此,今日又如此。

  自关东地震发生,日本建立了灾难相关法律制度,即使如此,阪神大地震到东日本大地震,仍然不时警示本就细腻做事的日本人,做得还不够,准备得还不够。担负野田北部重建之责的浅山三郎即说,日本多灾,所以在日文里面充满了灾难的词语,他们只能学着去面对它。

  神田裕神父也说,光是过去一年日本发生许多灾难,他们只能接受多灾的时代来临,做好更多准备。

  那台湾呢?

台“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抗议高喊“无耻”
   台湾“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场外烧冥纸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苗栗云林得票数居前二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是哪里?垦丁新竹榜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