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庄变河洛庄近300年村人竟都不知

05.01.2018  18:32
2018年01月05日 18:06 中时 许素惠 北港镇刘厝里北港春生活馆主人徐淑珠和先生吴春塘珍藏的古文书入列台湾文献。(许素惠摄) 古文书对研究地方发展史很有帮助,北港文化中心也陈列了笨港古地契。(许素惠摄)

北港刘厝里北港春生活馆主人吴春塘典藏一批、古早笨港地区土地买卖契约及地契等古文书,最早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初期1744年,距今280余年,被列入《台湾文献》,专家并从中研究发现,刘厝里(庄)曾是客家庄,推论在乾隆前期变成河洛庄,但原因难考。

吴春塘的妻子徐淑珠指出,该批土地买卖契约等有20多件,是当地刘厝庄早期的文书,都是公公吴涂水留下来的,家人原本不以为意,6、7年前创立生活馆时整理出来,细探发现,很多张竟然都是清朝时候的,才仔细制作专柜保存。

徐淑珠说,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副馆长刘泽民有次来访,发现这批古文书大为惊喜,便复制入列《台湾文献》中,由于契约中对刘厝庄地名另有「刘屋庄」,根据刘泽民等学者考证研究,台湾新竹关西、新埔与新丰、台中东势都有「刘屋庄」,全是客家庄,加上其他史册典籍证实刘厝庄清朝曾是客家庄,颠覆许多人的认知,就连北港人都不知道刘厝庄曾有客籍入垦。

吴春塘夫妇珍藏的古文书年代从清朝乾隆9年(1744年)至日据大正9年(1920年),前后达 177年之久。并且见证了货币种类与币值的演变,最早使用银两,至乾隆时期则使用剑银、花边银,嘉庆以后以佛(面)银为主,货币与银两的兑率也随时间而有变化。

吴春塘表示,学者专家虽然没有考究出刘厝庄为何从客家庄变成河洛庄,但从中观察到刘厝过往歷史,很感恩父祖先公细心保留传承这些「古董」,让后代人在探讨过往地域开发、家族发展、社会经济、宗法制度等时,发挥了相当的功用。

(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