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郎青春期莫名爱脱序?先了解他们想什么

29.03.2018  20:54
2018年03月29日 20:01 中时电子报 林郁庭 /编辑、 康健杂志 /文

我们观察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冒险行为,便可知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却不见得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无法光是请青少年解释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就像成人一样,不一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或那样做。

青少年之所以比成人更爱冒险,是因为他们故意让自己置身险境?还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会有什么危险?或是因为他们一心一意想要追寻冒险可能带来的乐趣,以致于不曾留心事情可能会出什么差错?

以上这些原因都有可能,但如果我们要吓阻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就必须针对不同的原因採取不同的做法。比方说,如果青少年并非因为无知才冒险,则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向他们宣导事情的危险性,是没有意义的做法。

青少年想什么?脑部发展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启动引擎

大约在青春期开始时,大脑的边缘系统会变得更容易兴奋。这就是所谓的「启动引擎」的阶段。

在这段期间,青少年会变得比较情绪化(无论兴奋或沮丧的程度都比从前剧烈),对别人(尤其是同侪)的意见和评价更加敏感,也更致力追求刺激而强烈的经验(心理学家称之为「刺激寻求特性」)。

在大多数家庭中,青少年初期的孩子和父母亲斗嘴、吵架是司空见惯的,因为这个部份的大脑主要是受到青春期荷尔蒙变化的刺激才逐渐成熟。

第二个阶段:发展出更好的煞车系统

大脑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渐进的,事实上在青少年期之前就开始了,但一直要到16岁左右才会结束。

在这个阶段,前额叶皮质会慢慢变得比较有组织,这是突触修剪以及髓鞘形成的结果。在这段时期,资讯在大脑里传输的速度会变快,传输的距离也更远,因此高阶的思考能力(所谓的「大脑执行功能」)会增强,从而增进一个人做决定、解决问题和事先规划的能力。

在第二个阶段,青少年的思考模式会变得更像大人,青少年初期所表现出来的那些夸张的行为大部分会慢慢消失。

第三个阶段:让娴熟的驾驶掌握方向盘

在这个阶段(要到二十出头才会结束),大脑各个系统互相连结的程度会提高,尤其是前额叶皮质和边缘系统之间的连结。这个现象会使得自我管理的机制更加成熟,也更加稳定。

在十七、八岁到二十出头这段期间,青少年会更有能力克制自己的衝动,更会考虑他们所做的决定可能有什么长远的后果,也更能够抗拒同侪的压力。在这个阶段,年轻人仍然欠缺人生经验,但实际上已经有了成年人的理性思考能力。

青少年和成人的两大差异

1.更爱奖赏

首先,人们对某个带有风险的选择可能带来的奖赏,例如赢得一个概率很低的赌注,最敏感的年纪是在16岁左右。相较于儿童或成人,要青少年去赌博是比较容易的事,即使在他们的赢面很低或不确定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2.更加衝动、很难控制

其次,儿童在做决定时比青少年更加衝动,而青少年又比成人衝动。这两个因素加起来使得青少年中期(大约14岁到18岁),成了青少年很容易受到伤害和招致危险的一段时期。他们会受到奖赏的吸引而不由自主地去做刺激的事,即便这些事可能会带来危险,而且这时他们的自制力仍然不足,使他们很难放慢速度、三思而后行。

给家长的建议

当青春期只有5年时,大脑因为青春期而变得容易兴奋的年龄,和我们逐渐能够有效控制这个兴奋状态的年龄相当。但现在,人们的自制力成熟的年龄虽未下降,容易衝动的年龄却已经下滑,因此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变大。换句话说,年轻人可能因为油门的力道和煞车的性能两者不相当而受害的期间已经变长了。因此,今天的青少年期不仅变得史无前例的长,也远比从前更加危险。所以:

● 尽量避免让你的孩子太早进入青春期

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到含有内分泌干扰素这类化学物质的杀虫剂和塑胶制品,因为它们会影响正常的荷尔蒙分泌。採取行动不让孩子过胖、减少他们使用3C產品的时间、可以延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间。

● 实施权威型的教养方式

由于青春期提早到来,现在的父母更有必要协助孩子发展出较强的自制能力。如果能在孩子的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採取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将可增进孩子的学业成绩,降低家中的青少年从事冒险、衝动的行为、喝酒、抽菸、吸毒、犯法、过早发生性行为、或进行不安全性行为,以及出现忧郁、焦虑和饮食障碍等心理问题的机率。

实施权威型的教养时,父母必须尽可能常做三件事,而且态度必须尽量前后一致。这三件事是: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态度坚定、让孩子感受到支持。

不要担心你那二十几岁的孩子是不是太慢长大了。青少年期的延长不见得是件坏事,甚至可能还有好处,至少在合宜的情况下是如此。一个人在充满新奇、刺激经验的环境中浸淫得愈久,他的大脑就愈能够受到这些经验带来的正

面影响。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中时电子报)

我的孩子好像有反社会人格?怎么办? 张佩珊、岑永康:透过祷告 父子完美沟通 是偷懒?还是自我放弃?孩子的大脑可能生病了 小孩迷恋名牌,父母怎么办? 儿子说「我想死」 怎么办?

文章来源: 青春期莫名脱序行为 先了解他们想什么

文章来源: 《不是青春 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