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快递》18 岁的台北电影节 重新刻写你的盛夏记忆
对一些喜欢看电影的人来说,有些城市的名字是因为该地所举办的影展而在地图上產生意义:坎城、卢卡诺、圣赛巴斯蒂安、克莱蒙费洪、安锡、山形、釜山、全州、德班、杜哈。台北电影节虽然不是大多数知道臺北的首要原因,却是一些国际导演对臺北的第一次接触,也是许多人在溽夏聚集的理由。
台北电影节精神 成为文化累积的一环
进入第18届的台北电影节有所变:例如跟随台北电影节许久的「主题城市」不再是固定单元,观摩影片的分门别类也更接近观影经验;但也有所不变,例如影展最重要的2大竞赛「国际新导演竞赛」及「台北电影奖」,也设计让市民能够亲近参与的活动。在变与不变间,台北电影节的核心是作为这个城市文化累积发展的一环,让观眾从银幕看到世界的复杂精采与想像的无尽,也让国际透过影展了解臺湾的创作活力。
创造电影的人从他累积的记忆中汲取灵感,而台北电影节希望让观眾留下记忆,丰富这个城市未来的想像。
作为臺湾第1个城市影展,台北电影节自第4 届开始,为了彰显「城市」的元素而增设「主题城市」单元,从所选定具备丰富电影文化的城市出发,一窥该地,并延伸至该国的电影歷史所发展的影像样貌。这样全面性扎实的介绍,在前期让许多影迷亲炙难得一见的影史经典或大师作品,或晚近相对集中介绍该国当代年轻创作者关注的议题与风格转变。除此之外,早期的台北电影节也带着城市外交的色彩,以文化带出两地的交流,所以长期以来台北电影节的宣传、活动设计等整体呈现,常会以选定的主题城市形象来发挥。
近几年来,国际合制的互动和连结愈来愈频繁,电影的区域间发展逐渐超过国家电影的局限,国家电影的定义须改变,这也相对反映在以国家电影方向所策划的「主题城市」单元。与10多年前相比,网路与观影习惯,甚至產制模式的改变,早已影响新一代影迷对影片的接收方式,国家电影也许不再是观眾认识电影的第一个面向。在对「主题城市」单元思考及探索中,我们也曾经思考过「主题城市」的内容改变:介绍以选定城市为故事主轴或地景的影片。影片如何反映城市,什么样是反映城市,城市如何刺激以此地为家、做梦的人们。在这样的发想与转变的过程里,「城市」是一直存在的关键字,在臺北,在台北电影节,我们可以离开以「主题城市」来聚焦的方式,而直接在节目策划,让影片的选择中自然地出现城市性,反映出有梦的人,如何将他们的城市生活织入电影,突显城市的变化与性格。
观摩影片分5 个单元 拉近电影与生活的距离
从这样的思考延伸,今年的台北电影节拉近电影与生活的距离,从观眾看电影的渴望与期盼,和电影对个人、文化、社会的互动来策划,在非竞赛的观摩类影片分成5个子单元:「情感」(Sensations)、「旅程」(Journey)、「奇谈」(Wild Tales)、「回声」(Echoes)与「视野」(Visions)。观眾可以先就自己平常看电影喜欢的面向,找到单元选择影片,另外也可以延伸自己的触角,一探电影不同的面貌,在探索中找到惊喜。在台北电影节放映的影片均有中文字幕,大部分不是英语发音的影片,也搭配有英文字幕,让绝大多数的观眾都能尽情享受充满电影的夏天。
情感单元 叙说引人入胜故事
大多数喜欢看电影的人都会注意故事是否吸引人,并且沉迷于电影所带来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情感」这个单元所网罗的就是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个单元里有2 部真人真事改编的影片,分别是来自巴西、获得东京影展最佳影片的《Nise ─ The Heart ofMadness》,描述一个无畏、创新又带着耐心的女医生,如何在1940 年代的巴西精神病院引进新的艺术治疗,挑战当时粗暴的手术介入。印度影片《Guilty》则以一桩轰动社会的凶杀案,揭露在警方先入为主又敷衍了事的办案方式、加上媒体的煽动报导,如何让真相与正义一再被蒙蔽。
旅程单元 像是旅行或心境的转变
看电影可以像是一趟旅行,有时我们在2个小时里被带到世界上最遥远的角落,有时候那旅程是个心境的转变,也许是成长,也许是幻灭。「旅程」的单元并不是公路电影集合,也有不少适合青少年的影片,如瑞士电影《Keeper》,原本入选足球精英培训的15岁少年,突然面对女友怀孕,如何学着长大。日本电影《The Name of the Whale》有着侯孝贤导演《冬冬的假期》的影子,在山野乡间的小学生看似无忧无虑的暑假,面对妈妈的新男友,学着与人共处和独立。
奇谈单元 剧情超乎想像
「奇谈」则带着两层的意义:对于喜欢非线性叙事,或是期待剧情有着意想不到发展的观眾,这个单元有来自加拿大,由《亲爱妈咪》、《烈火焚身》摄影师执导的《Endorphine》,这部片子的剧情在3个时空来回穿越,3个名字相同的角色,谁是过去、现在、未来?复杂又设计巧妙的剧情,让人和大卫林区的作品產生联想。曾在台北电影节放映过《你家就是我家》、《18 岁的盛夏告白》的日本导演深田晃司新作《Sayonara》,将再度受邀参加放映, 这次的作品与以往对成长、对社会做出幽默回应的小品有别,《Sayonara》设在末日世界,人类相依为命的对象是机器人,而影片也确实由人形机器人演出,回应角色的性格做出反应。科技的进步将如何影响电影的叙事及演出?
回声单元 回应生存环境的变化
「回声」是一个与当下社会、歷史回顾相关的单元,让观眾藉由电影看到创作者对于生存环境变化的回应。作品曾多次在臺湾影展放映的日本导演想田和弘新作《OysterFactory》,这次将他观察式的纪录片手法转到日本小渔村在引进中国渔工后,两者的相处与文化转变;此单元也选进数部话题性的香港影片,反映香港透过电影对当下的政治环境、社会氛围做出的回应或隐喻。
视野单元 专为重度影迷设计
「视野」则是为重度影迷设计的单元,从大师新作、后生可畏的影像实验,观察电影在风格、叙事、美学的改变,都可以从这个单元一探究竟。
2016 台北电影节
时间│6/30(四)~ 7/16(六)
地点│臺北市中山堂(臺北市延平南路98号)、臺北新光影城(臺北市西寧南路36号4楼)、光点华山电影馆(臺北市八德路一段1号)
电话│02-2528-9511
(中时电子报)
文章来源: 更多艺文展演讯息 请见文化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