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与张灵甫 国军烈士待遇大不同

17.05.2016  15:36
两位拥有诸多相似处,但是又拥有不同待遇的国军烈士,左为反共烈士张灵甫,右为抗日烈士张自忠。(网路照片)

陆军第33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将军与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将军,同样是今日被供奉于台北大直忠烈祠的国军英烈。根据考证,这两位在两岸都享有高知名度的国军烈士除了都有同样的姓氏外,还有许多令人看了拍案叫绝的共同点,比方说两人的生肖都属兔,且星座都是狮子座,只不过张自忠比张灵甫大了一轮而已。共重要的是两人都是5月16日殉国,不过张自忠比张灵甫早阵亡了七年。

只是,张自忠与张灵甫两人虽然已经是两岸公认的抗战英雄,且又有那么多的共同点,但是一个小差异,就让他们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都有天壤之别的待遇。这个差别,就是在于张自忠是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因遭到日军包围而自杀身亡,至于张灵甫则是在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中牺牲,当时与其对阵的却是粟裕与陈毅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

2014年9月30日,中共动员重庆市中小学向张自忠墓致敬。(新华社)

抗日烈士张自忠将军

由于是死在抗击侵略者的战场上,而对日抗战又是国共两党撰写中国近代史时的「最大公约数」,张自忠理所当然的成为两岸华人不分党派所共同推崇的抗日烈士。也因为日军极为推崇力战而死的张自忠,甚至封其「支那大将军」的称号而加以宣扬,所以哪怕是史观比较倾向肯定日本的台湾独派人士,对这位西北军将领也是刮目相看。

中共从巩固政权的角度出发,从1949年建政以来就积极肯定张自忠将军在抗战中的贡献。首先,张自忠将军并非蒋中正领导下的黄埔系将领,而且在中原会战期间曾追随其领袖冯玉祥将军反抗过国民政府,所以他的存在看在中共眼中本身就是一个「超党派」的爱国英雄概念。藉由表扬与肯定张自忠,中共可以向大陆人民展示自己不分党派,纪念一切爱国人士的宽大胸襟。

其次,则是在于西北军领袖冯玉祥本身在立场上就亲共,而且张自忠也没有在战场上与共產党交锋的歷史纪录,因此肯定他对中共政权本身也不存在任何的威胁可言。在中共建政初期,解放军内还有大量随高树勋、何基沣与张克侠等人投共的前西北军干部与士兵存在。所以肯定张自忠,也等同于维持解放军内部的军心士气,好让他们愿意为了中共的霸业走上朝鲜战场与联合国军一决雌雄。

这也是为什么由国民政府在1947年命名的北平自忠路,得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保留下来的主要原因。当然,张自忠的名誉在1966年到1976年中共走极左路线的岁月时也一度遭到毁谤过。比方说1972年由武汉军区出版的《歷代中原战记》一书,就以「蒋匪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被日军击毙」短短几行字交代了张自忠将军牺牲的经过。

不过大体而言张自忠将军在大陆还是备受礼遇,他那位在台湾中影公司拍摄的电影《英烈千秋》中出现的女儿张廉云,在战后也加入了中国共產党,而且还一度做为中国民主青年代表团成员到匈牙利参加国际青年联欢节活动,在苏联与华沙公约组织国纪念二战的活动中享有盛名。毕竟,张廉云的父亲张自忠将军仍然是反法西斯同盟国牺牲将领中阶级最高者。

在台湾,张自忠同样也得到了蒋中正与蒋经国父子的肯定。1951年,蒋中正在视察阿里山的时候,将一个以日本总督儿玉源太郎命名的区域改名为自忠。如同大陆北京,在桃园市中坜区也有自忠街、自忠二街与自忠三街的存在。不过张自忠在台湾之所以会享有盛名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中影公司在1974年拍摄的史诗鉅片《英烈千秋》。

由《英烈千秋》所塑造的29军「大刀队」,还有柯俊雄饰演的张自忠将军随着这部电影的上映在每个1945年以后出生的台湾人脑海中,为抗战国军的形象也从此定了型。毕竟在那个相继遭遇钓鱼台事件、退出联合国与中日断交等外交事件衝击的中华民国政府,就是需要靠手持大刀,穿着破旧灰色制服力抗日军的国军形象来让台湾人重拾信心。

所以即便后来大家也都知道,抗战中的国军不是只有「大刀队」,同时也有穿着草绿色军装,头戴德式钢盔的中央军,乃至于在滇缅战场上痛宰日军的驻印军与远征军存在,台湾人所最偏好的还是当年跟着张自忠在华北平原上战斗的西北军。哪怕是在2011年由三立电视台制作的军教片《勇士们》,也还是在反覆的歌颂《英烈千秋》里张自忠的故事。

2013年10月,有着国共和解象徵的张灵甫纪念碑遭到激进的大陆人士砸毁。(网路照片)

反共烈士张灵甫

相反的,张灵甫由于是死在反共战场上,而且又是中央军嫡系部队的头号猛将,所以他在大陆沦陷后,自然被共產党视为「反面教材」的人物加以批判。也因为张灵甫指挥的整编第74师是国府少数全副美式装备的部队,所以中共一直以来都格外重视孟良崮战役的宣传意义,认为那是一段人民军队依靠落后武器与顽强意志刻苦战胜强敌的壮烈史诗。

也因此,才有描述人民军队全歼整编74师歷史的小说《红日》在1959年诞生。在这部孟良崮战役参战者吴强撰写的小说中,张灵甫毫无疑问是以反派人物的角色出现。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后来改拍的电影与连续剧中,张灵甫都被描述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混世魔头。尤其是他在指挥国军夺下涟水后,还不忘以肃清匪谍的名义大举屠杀老百姓。

只不过,亲身经歷了孟良崮战役,并且看到张灵甫尸体被抬下战场的吴强可能是因为受到那股壮烈画面的震撼,在下笔时仍不忘隐喻歌颂了这位国军将领力抗共军到死的勇气。这样的写法,也使得张灵甫成为了中共后来拍摄的多部主旋律电影与连续剧时最具有迷人气质的反派角色。好巧不巧的是,长相英俊的张灵甫又是一个迷人程度远超过正派的反派人物。

大陆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军在正面战场上的贡献得到了肯定,人们也开始重新审思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并惊讶的发现他的作用可能还真的一点都不会输给张自忠。首先,从1937年的淞沪会战开始,到1945年的湘西会战结束,张灵甫将军的参战次数几乎可以用「无役不与」来形容,而且只要有他参与的战斗,那就绝对是感天地泣鬼神的硬仗。

而且替中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的田汉,也还曾经把张灵甫抗日的事蹟写成了《德安大捷》话剧。由此可见如果张灵甫早几年死在任何一场他参与过的对日作战的话,他在大陆的地位至少不会输过张自忠,因为在80年代初期中共就出于统战的需要,而追赠了不少抗战时阵亡的国军将领烈士地位,其中也不乏姚子清将军等中央军的英烈。

其次,则是走完整场抗战的张灵甫将军,杀死日军的数目也不会比在1940年就阵亡的张自忠将军还要少。因此在连战于2005年造访对岸后,张灵甫还真的一度成为了许多大陆年轻人「追星」的偶像。甚至还有年轻的大陆女孩,将张灵甫的照片与穿着婚纱的自己合成为夫妻照。在张灵甫将军遗孀王玉龄女士的奔走下,大陆也破天荒的允许在孟良崮战场上为这位过去的死敌建立纪念碑。

固然,大陆有不少的国粉推崇身为抗日英雄的张灵甫,但是他「人民公敌」的帽子却也没有被中共当局正式摘除。而在孟良崮战场上竖立,写有「和平统一」四个大字的张灵甫将军纪念碑,还有马英九总统亲笔专写的提词也在2013年10月遭到激进的大陆人士砸毁。据说,张灵甫纪念碑遭到砸毁的原因,是早先有四个大陆的「国粉」举着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于碑前合影。这个举动疑似激怒了当年遭到整编74师杀害的共军、游击队或者民兵后人,从而做出砸毁纪念碑的举动。

不过,无论他在抗日战场上杀敌有多么英勇,完全肯定一个寧愿战死不投降的反共将领意味着中共当年建政的目的缺乏正当性,因此北京当局势必不可能如同对待其他国军英烈那般全面平反张灵甫。尤其是在马英九政府与习近平政府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时出现了相互对立的歷史观点后,中共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还公然撰文批判大陆民间过度「抬高」张灵甫地位不可取。中华民国国防部发言人罗绍和少将还为此事与徐焰有过一段精彩的「隔空交火」。

而在台湾,张灵甫的地位同样也没有张自忠来得高,而且也甚至遭到当局的刻意遗忘。身为中央军将领的张灵甫与蒋中正的关系理应比张自忠还要接近,但是前者在台湾的地位却远远比不上后者,让许多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然而,这可能又与蒋中正在带领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一系列为了巩固外省军民同胞向心力的政策有关。

很多时候为了团结,蒋中正往往会刻意牺牲自己手下子弟兵的名节去成就非嫡系部队的名誉。比方说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会战,隶属于中央军嫡系部队的陆军第5军打得比广东部队第19路军还要卖力,但是国民政府在后来的宣传中,却永远是只提第19路军。哪怕是战后在台湾接受反共教育长大的一代也都只知道19路军,而不知道第5军的任何作用。

出于同样的理由,蒋中正在到了台湾以后,也是刻意强化对西北军的宣传而有意淡化甚至漠视中央军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要到解严以后才知道中央军在抗战初期就引进了德式武器的事实。相对于装备精良,但是却被共產党用小米加步枪击败的整编第74师,宣传「大刀队」以落后武器抗击强敌的故事显然对于身处小岛,处境艰难的台湾人而言也更有吸引力。

在国军的政治作战学校与陆军军官学校虽然都有灵甫楼的存在,但是却因为位于军事院校的校区里面而不得外人所知。曾经在高雄凤山存在过的灵甫路,也因为后来遭到拆除的原因还不如以一江山烈士王生明命名的生明路有知名度。随着政党第三度轮替,未来担任中华民国总统的蔡英文会不会像现任总统马英九一样重视张灵甫也通通还是未知数。

而由洪秀柱担任党主席的国民党,也极有可能出于寻求建立更稳定牢固的国共关系而放弃争取抗日战争的歷史论述权。从连战前往大陆出席中共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得到大量国民党、新党、亲民党与中华统一促进党支持者认同的情况来看,与这段歷史有渊源的泛蓝支持者们可能也会选择先把张灵甫的歷史摆到一边,然后与中共一起纪念较无争议的张自忠将军。

(中时电子报)

抗日铁军张灵甫 被日本称:第一恐怖军长 日军竟为了「他」!立即停止空袭中国 张灵甫纪念碑被砸 马英九题词被毁 更多精彩新闻在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