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断交到解除戒严!从摄影家镜头凝视展见证台湾30年

11.04.2018  07:06
2018年04月11日 06:23 中时电子报 林宜静 /整理报导

台湾在1970s-1990s三十年间经歷了退出联合国、中美断交、经济起飞、解除戒严、总统直选、亚洲金融风暴等重大事件,是相当关键且重要的过渡年代。文化部所属国立台湾美术馆主办的「回望─台湾摄影家的岛屿凝视 1970s-1990s」特展即日于国美馆展出,邀您见证台湾这30年变化!

,14日举行展览记者会,由国美馆萧宗煌馆长主持,策展人张照堂、沈昭良,以及参展摄影艺术家林国彰、谢三泰、刘振祥、张咏捷、潘小侠等均出席。「回望─台湾摄影家的岛屿凝视 1970s-1990s」特展是文化部今年「重建台湾艺术史计画」的重点展览之一,搜研1970年代至1990年代三十年间的台湾珍贵摄影作品,再现该时期台湾土地与人民的歷史记忆。

国美馆萧馆长表示,「回望─台湾摄影家的岛屿凝视 1970s-1990s」共邀请11位摄影家参展。每位艺术家选定一个主题,分别为: 陈传兴〈芦洲〉、张照堂〈岁月之旅〉、阮义忠〈失落的优雅〉、林柏梁〈余温〉、林国彰〈客遇1995〉、谢春德〈家园〉、谢三泰〈澎湖印记〉、何经泰〈都市底层〉、刘振祥〈民主风景〉、张咏捷〈泰雅纹纹面长老〉以及潘小侠〈兰屿记事〉,以小型个展的概念,各自呼应策展主题「回望」,以镜头演绎台湾歷史,进而集结为一个完整的展览,完整呈现1970至1990年代间的台湾。

刘振祥《民主风景-机场事件》,桃园,1986。(国美馆提供)

策展人张照堂说,台湾的纪实摄影发展至今已百余年,可以年分区分为四个时代:战后、60年代、70-90年代以及2000年后,各个年代选择的题材以及对镜头的运用等均有不同。其中70-90年代间的许多摄影艺术家同时任职于媒体出版行业,对社会议题的关注性较强,也较容易长期投入。

本次「回望─台湾摄影家的岛屿凝视 1970s-1990s」纳入11位摄影家的作品,是一个开始,也展望未来延展的可能性。沈昭良则说,本次策展的思考面向从台湾的眾多族群到摄影艺术家的系列作品,期透过特展呈现台湾在1970-1990年代间经歷的剧烈变动,以及当时的社会及歷史风貌。

台湾在1970s-1990s三十年间经歷了退出联合国、中美断交、经济起飞、解除戒严、总统直选、亚洲金融风暴等重大事件,是相当关键且重要的过渡年代。台湾创作者在解严前后的紧绷社会氛围下,除了藉由文字、绘画等低调的媒介,描绘着时代的悲欢离合与多端起伏外,台湾摄影家亦回应了外在的艰困现实与内向延展的生命探问。

不论本岛外岛、山巅海滨,入世地深入社会、贴近人群,透过摄影所进行的各种视觉演绎,这些摄影作品经过几十年来的酝酿沉淀,成为现今台湾摄影藉以拓展形式、语法的重要基础。本展的作品,精微的侧录了台湾歷史的演化,快门记录的剎那间,透视并建构出了歷史的长期结构。

国美馆「回望─台湾摄影家的岛屿凝视_1970s_-_1990s」展场。(国美馆提供)

「回望─台湾摄影家的岛屿凝视 1970s-1990s」

日期:4月10日 -5月27日

地点:国立台湾美术馆

「国立台湾美术馆」官网

策展人: 张照堂、沈昭良

(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