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路线:搞定青年和劳工 然后先政后经

27.04.2018  22:50
2018年04月27日 21:57 中时 季节

两韩首脑峰会,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两岸而言,两韩峰会能成功举办,其实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对台湾而言,同样面对选举压力、同样面对境内支持统一人数锐减,为何文在寅可以克服障碍,成功举办两韩峰会?其所採取的途径,值得我方参考。

文在寅本来就是主张左派思想、主张改善与北韩关系的南韩自由派政治人物,他于2017年当选总统,虽然得票率比第二名的右派保守派多了17个百分点,但实际上他的总得票率只有41%,加上就职后面对前朝政府就已经跟美国承诺的萨德,因而面临了大陆一连串的制裁,又碰上北韩不停的试射飞弹,甚至试爆核弹,更让南韩民眾对北韩深感恐惧,使文在寅难以兑现他的改善对北韩关系政策。

可是文在寅不急,他很有策略,深知南韩民眾最在意的还是内部问题,南韩跟我们一样,许多青年面临高物价高工时但薪水相对低的问题。因此文在寅先从实现内政承诺着手,提高最低工资,并将每周工时上限由68小时降为52小时,还把被排除适用每周工时限制的例外行业(相当我们的责任制),由原本的26类大幅缩减至5类,且大盖公共住宅。这些举措自然深受青年与劳工欢迎。

在南韩,跟我们一样,青年相对于中老年人,支持统一的比率明显较低。但文在寅藉由优先推动青年需要的政策,安抚了青年的心。

于是等到之后国际局势转变,川普和金正恩相继转变,时机成熟,文在寅终于可以大胆的和金正恩碰面。儘管南韩内部仍有少部分疑虑声音,但这不构成问题。本来去年南韩政府智库「韩国统一研究院」的民调显示,南韩民眾对两韩统一的支持度下滑,年轻人尤其低。20多岁年轻族群反对统一的比率高达71.2%,而全部受访者中,支持统一比率也从4年前的69.3%降至57.8%。

然而峰会前几天,「韩国舆论振兴财团」25日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70.1%受访者表示支持两韩统一。若以年龄层来区分,40岁世代支持统一比率最高,达75.2%,20岁世代支持比率最低,但也达到61.9%。文在寅的策略,成功提高了南韩民眾,尤其青年的统一支持度。

南韩的例子,很值得先前的国民党政府、马英九总统省思。马政府当时积极推动两岸和解,採取先谈经济后谈政治的策略,问题是两岸经济上的互动往来,无法让多数在台湾受雇于人的青年与劳工直接感受到好处。偏偏在内政上,马政府提高基本工资和减低工时的幅度,又远远赶不上青年与劳工的期待,尤其任期尾声好不容易基于减低劳工过长的工时,要把单周工时调降为40小时,却又同时砍了七天国定假日,更让劳工不满。

这导致当时的在野党得以见缝插针,把两岸经贸往来讲成只有大企业与买办得利,甚至宣称越往来害台湾房价越高,导致青年过得更苦。于是年轻人当然不会支持两岸往来,更有甚者,先经后政的方式,导致两岸政治、军事与外交上依然敌对,使台湾青年不安,觉得经贸过于依赖「敌人」很危险,而这样的依赖对自己的收入又没有直接助益,于是有了太阳花。两岸的进一步往来停摆。

本来马政府是基于先易后难的原则决定先经后政,且希望藉由经贸先交流让民眾感受到两岸交流的好处,才会支持再进一步谈下去。但可惜因为内部对青年与劳工的照顾不足,导致这样的政策无法引起共鸣。如果用文在寅的方式,让劳工和青年感到生活明显改善了,纵使仍有太阳花,规模和影响力绝对小得多。而年轻人和劳工从经贸观点出发的话,也就更有可能愿意政府与大陆谈。

此外如果马政府也用文在寅的方式,先政后经,直接面对矛盾的核心,加以取得共识,也比较有机会能真正让民眾从政治观点思考时,对两岸交流安心放心。毕竟两岸间原本的问题就不是出在经贸,而是出在政治上的对立,经贸上交流再多,政治问题不面对不解决,又怎么奢望能藉由经贸交流就让政治对立自动消失呢?

(中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