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载人上战场 军队动员新趋势

12.01.2016  18:39
亿航号称184电动无人机能载人,使无人机上战场又成为热门话题。图为亿航184无人机在赌城国际消费电子展的资料照。(图/美联社)

中国制造商亿航这次在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中,展示了所谓的第一架载客无人机。亿航184电动无人机高1.5公尺,净重200公斤,有8支螺旋桨与4支机臂。它的平均时速为100公里,额定载重100公斤,电池2小时即可充满,在海平面高度续航23分钟。

亿航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行销官熊逸放表示,希望这款无人机将来能成为人类中、短程日常交通运输工具。

然而,亿航在展场造成轰动后,并没有提到它会不会用于战场。《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网站指出,这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事。五角大厦已在阿富汗试验货运无人机,而美军也在积极测试「有人-无人机联合作战」。例如,阿帕契直升机或F-35战机的驾驶在执行任务时,将控制好几架无人机。

事实上,最近美军科学家指出,由于陆军航空兵执行自动化任务的程度不断提高,驾驶员的角色将由航空器的操纵者,转为管理高智慧化自动装置的任务指挥官。

这些趋势自然匯集的结果,就是军事人员交通无人机的诞生。而其中的优势显而易见:由于你既不需要复杂的驾驶舱,也不需要训练有素的驾驶,因此可以降低飞机的价格,并缩小飞机的体积。

然而,犹如许多纸上谈兵看来美好,但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的构想般。其中的问题在于,谁愿意当第一只白老鼠?

而美国军方的反应也很耐人寻味,军事航空人员原本就担心,有朝一日无人机会取代战斗机,所以不太可能欣然接受自动直升机及交通无人机。此外,他们也怕软体会產生故障,或是自动化设备太过死板,以致无法因应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势。当然,要是骇客发动攻击,故意要无人机将军人送往最近的战俘营,那就更令人忧心了。

不过担心归担心,但五角大厦却仍面临无人机供不应求的状况。像特种作战部队就利用交通无人机,迅雷不及掩耳地发动突袭。更好的是,搜救部队不必深入险境,便能靠无人机营救战机遭击落的驾驶。而话说回来,这是多么讽刺啊--对无人机嗤之以鼻的驾驶,竟然得靠无人机来营救。

(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