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浅山动物未来挂保证!双北守护濒危台北赤蛙
为响应全球第八届「拯救濒危青蛙日Save the Frogs Day」保育行动,台北市副市长邓家基与新北市副市长陈伸贤特别齐聚台北市立动物园,透过对台北赤蛙的保育合作,与世界脉动接轨,双北整合域内及域外保育,共创「蛙现三生宜居双北 Well Taipei Well Life」的愿景。
双北副市长邓家基和陈伸贤共同为台北赤蛙保育发声。(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30年前台北赤蛙曾经广泛分布在台湾西部低海拔的沼泽、水田等环境中,但是近十年来,伴随农药使用、道路建设与土地开发,对环境特别敏感的台北赤蛙族群量骤降,本来带状的分布快速缩小到只剩下几个零星栖息点。
其中位于新北市三芝阿石伯的莲花田,一度见证了友善农作让台北赤蛙族群量倍增,人与环境及其他生物可以和谐地共利共存的契机,可惜却因为人为捕捉及整治溪流时泥沙流入田中,让台北赤蛙完全消失在经典故事的莲花田中,足见生态环境与保育类动物敏感且脆弱的一面,只要稍稍不小心,许多人的长年努力,就可能瞬间化为乌有,也更凸显保育需要跨领域、跨机构的通力合作。
台北市立动物园復育台北赤蛙。(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双北两市的副市长今天首度共同为台北赤蛙发声,和其他26个国家一起响应全球蛙类的保育行动。两位副市长共同在台北赤蛙族群復育的繁殖缸内,种下象徵希望的--窄叶泽泻,而各局处首长们则在生命树下贴上生活的目标,藉此突显双北各项开发与建设,都将把栖地保存与物种保育列为规划的核心思维,让双北能逐步发展为宜人居、宜动物居的友善田园城市,更期待不久的将来,人工繁殖的台北赤蛙,可以重新回到野外的湿地环境。
双北市政府已经开始共同推展台北赤蛙栖息环境的復育工作,让湿地及周遭的农业利用,可以兼具保育、教育、以及经济等价值。运用生态保育知识,研拟出具有环境永续意涵的最佳经济发展模式,达到生活、生產及生态共处共赢的未来,进而实践生态友善、与进步的双北。
保育台北赤蛙共创生活生态和生產三赢。(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由林务局与慈心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绿色保育」标章为例,代表着生產过程採有机耕作,不喷洒农药和化肥,又能保育动物,以友善自然的方法耕种。透过焦点指标物种监测、守护栖地,同时让消费者能买到安全食品,享受绿色生活,除了保障农民的生计,更能保护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创造生產、生态与生活三赢的契机。期望类似概念的推广,让以台北为名的台北赤蛙,不会消失在双北。
新北致力于台北赤蛙的栖地保育。(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台北赤蛙小檔案
英名:Taipei grass frog
学名:Hylarana taipehensis
分类:两生纲 无尾目 赤蛙科
别名:神蛙 雷公蛙
栖息地:湖泊、池塘、草泽、水田、池塘中,以静水域为產卵场所
体型:小型纤细,雄蛙小于3公分,雌蛙约4公分
特徵:体型纤细修长,吻端尖长,鼓膜大且明显,体背黄绿或草绿色,吻端至体侧有黑褐色宽纵带,有白色背侧折
习性:雄蛙鸣囊不完全,叫声为细小的单音「叽」,春夏繁殖,每次產卵300-500颗。
分布:台湾、印度东部、尼泊尔、越南、中国南方。
保育等级:珍贵稀有保育类
命名由来:台北赤蛙,为台湾二级珍贵稀有保育类野生动物,是由美国学者John VanDenburgh(1872-1924)于1909年命名,命名标本採集自台北,所以称之为台北赤蛙。
(中时电子报)
全球第8届「拯救濒危青蛙日Save the frog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