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为完成母亲遗愿 儿子忍痛允脑死弟器官捐赠

14.11.2017  12:20
2017年11月14日 11:38 中时 倪浩伦

「器官劝募人员」不仅要和时间赛跑,更要顾及捐赠者家属的心情,其工作充满压力和挑战。获颁年度优秀劝募人员的马偕医院社工樊世英分享,过去曾见1名年轻男子因意外重创脑部,最终由哥哥签下器捐同意书,原来他们母亲才刚因癌症过世,「想器捐却因身体状况不允许」,孩子为了完成母亲遗愿,强忍着悲痛捐出所有能捐的器官,令人动容。

器官捐赠移植登录中心今举举办年度优秀器官劝募人员暨医疗机构颁奖,器捐中心董事长李伯璋表示,「器官捐赠」是个让爱遗留人家的举动,而从前端的器官劝募到手术移植,「整个医疗团队都是捐赠移植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故希望透过表扬,让团队成员都更受到社会大眾认识和肯定。

获颁年度优秀劝募人员的台北马偕医院社工樊世英表示,自己原先在外科加护病房工作,时常接触各种外伤、意外的患者,6年多前,被指派转往进行器官劝募;儘管因工常需24小时待命,但每当获得捐赠者家属的回馈,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她回忆第一个劝募成功的个案,个案在工作场合中倒下过世,家属在经歷挣扎后决定器捐,没想到过了一阵子,个案的哥哥竟还带着家人来签属器捐同意书,让她印象深刻。

6年多来,樊世英每年经手2~5名器捐个案,总计让约20人完成器捐;她表示,某一年的38妇女节,有名年轻人因工伤及脑部,哥哥最终决定器捐,一问之下才发现,原来他们才刚刚送走癌末的母亲,而母亲生前非常想器捐、而因身体状况而不允许,孩子为了完成母亲遗愿,决定捐出所有能捐的器官。

而就在同一天,还有一名癌末的母亲,告知医疗团队想捐出眼角膜,家人一开始相当反对,但在樊世英主导下召开家庭会议,最终决定尊重母亲意愿,而原本反对器捐的捐赠者哥哥,事后还在告别式上分享此一事件,宣扬器捐的意义。

「这份工作让我学到更多人生的课题」,樊世英说,器官劝募让自己很像「送行者」,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但在自己替很多捐赠者「圆梦」后,便觉得这工作相当有意义,也支持着她继续走下去,帮助更多的爱能更续存在人间。

(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