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测国文 高中师:将与生活时事结合

15.01.2017  11:07

师大附中国文老师林宗赐说,明年学测国文考试有重大变革,写作部分从国文试题分出,单独成一科,依大考中心公布的题型,未来写作题目将更与生活及时事结合,不给固定价值观,而是要学生去说理。因此他预期,今年国文科写作题目会「先暖身」,考生最好能熟悉这样的出题方式。

林宗赐举例,写作题目从《湾生回家》作者田中实加身世造假事件出发,要考生论述:为了达到善意的目的可否作假?考生要作答,先要知道这个新闻事件,之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说明,没有一定的对或错,只要讲得有道理,就可以得不错分数。

至于国文科国学常识、文学史、论孟等题目,林宗赐认为,考生只要具备一般的文史知识,答题并不难。选择题占分最多的是阅读测验,因此快速又正确理解文章内涵,才是得分关键。

今年学测国文试题,仍是选择题和写作部份各占一半分数 (各54分),总分108分。林宗赐表示,以前一直聚焦在文言与白话的比例,其实这不是考试重点,所谓古文30篇,只要上课用心听课,答题都不难。

林宗赐提供了一个写作测验的范本,供考生参考:

题目:史蒂芬‧史匹柏导演过一部科幻电影《A.I.人工智慧》,叙述亨利夫妻因儿子患绝症不在身边,所以亨利把会爱人的机器男孩大卫带回家,让大卫代替儿子,抚慰并陪伴自己的妻子。

张系国在科幻小说《超人列传》中则描述高智慧的「人工脑」经过教育后,所具备的理性思维与能力远远超越人类,于是根据演化规则,「人工脑」必须消灭平凡的人类,才算完成人类进化的终极目标。

科幻电影与小说所展现的人工智慧时代,现在已经开启。牛津大学的研究报告表明未来70%的工作将有可能被机器所取代,如智能驾驶、医疗诊断、金融交易等,而近几年人工智慧已能部分模拟大脑认知、思考和决策的过程,今年3月在首尔围棋大赛中以4:1大胜世界高手的AlphaGo即是一例。

着名的物理学家霍金说过:「对人工智慧来说,短期的问题是谁来掌控它,长期的问题是它能否被掌控」、「人工智慧的完全发展,可能会招致人类的灭绝」。哥伦比亚大学教授Hod Lipson则曾经指出,技术的利弊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人工智慧与机器人的结合可能是危险的,但这并不会毁灭人类。相反的,我认为我们能够使强大的技术变为有利的东西」。

究竟人工智慧时代的来临是祸还是福?人类又应如何面对这个新的情势?请以「我对人工智慧的看法」为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见解。

范文:我对人工智慧的看法

机器人须无条件遵从人类的指示,这是我们的期盼,但若它不听指挥,可就是一场梦魇了!

人的思考受到理性与感性的引导:理性使我们讲究条理,于是有了法律规范;感性让我们追求温馨,发展出艺术伦理,所以人类行为是可预测的。但对人工智慧而言,做决定的是零和一,没有渗入任何情感,也没有道德可言。如果有一天,有一个科学怪人,认为「为了让人类生活品质更好,用杀戮解决人口过剩问题是合理的」,于是把这指令输入机器人,要它执行,这是多可怕的事,但机器人会不执行吗?

到底人工智慧和人脑有甚么差别?它会自己独立思考,进而反噬人类吗?有人认为:「如果那些冷酷的金属懂得欣赏并创作艺术,那它们会和我们一起生活,而不会杀人。」但事实会如此吗?还是这只是人类一厢情愿的想法呢?

人工智慧充满魅力又危险,是福?是祸?谁也说不准。但是人类试图造出会思考的类生命体,这件事?借用基督教的用词?是抢走上帝的工作。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跃跃欲试,想发展机器人的,大有人在,套用一句电影台词「就算我不做,也有别人会做。」是的,但这可能掌握人类未来命运的大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就像一列已经发动的列车,已经停不下来,却不知载人类到何方,这不是很荒谬吗?

人类如何和人工智慧共存,是迟早要面对的问题,必须审慎因应。人工智慧完全可以胜任如驾驶、家事等琐事,对增进人类安全大有助益,但如果让它掌管美国军方的飞弹发射呢?这可不是好主意。还有,因为机器人的使用,替代了人力,所造成劳工失业问题,也是可预见的,会让政府和百姓大伤脑筋。

我对人工智慧的发展有疑虑,但并不悲观。既然是必须面对的挑战,怎能逃避?我相信人类有智慧,只要心中有爱,这场人脑与电脑的争斗,最后必能创造双赢!

(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