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爱国志士丘逢甲 两岸民众共同的纪念

31.12.2014  23:56

   中新社 梅州12月31日电 题:爱国志士丘逢甲:两岸民众共同的纪念

  作者 杨草原 温芳兰 涂永平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的1896年,丘逢甲回到广东蕉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爱国诗篇《春愁》,其拳拳爱国心也成为今日两岸同胞共同的纪念。

  201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也是丘逢甲诞辰150周年。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蕉岭的丘逢甲故居“培远堂”。

  丘逢甲,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1864年生于台湾,祖籍广东蕉岭。甲午中日战争后,他组织义军抗日保台,兵败后离台回蕉岭定居。在当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在辛亥革命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培远堂”位于蕉岭县文福镇逢甲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是一幢坐西向东、两堂四行的客家围龙屋。当地有说法称,“培远堂”建成后,护台失败、对统治者充满愤懑的丘逢甲,曾把新居命名为“心泰平草庐”,又把自己所在的村改名为“淡定村”,以淡泊明志。

  丘逢甲故居管理员丘世康认为,这是丘逢甲对自己报国无门的自嘲和无奈,就像他在《离台诗》中所写的“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回到蕉岭后丘逢甲依然心系台湾,他的新居坐西向东,面朝台湾,作为书房的南厢房被命名为“念台精舍”,其子丘琮也被他改名为“念台”。

  步入“培远堂”正门,一尊丘逢甲铜像醒目置于厅堂正中,中堂内以10多幅叙事图文及遗物、文献、手稿等,从“东宁才子”、“毁家纾难”、“台岛遗恨”到“创办教育”、“拥护共和”,叙说丘逢甲爱国爱乡的一生。

  “培远堂”所在的蕉岭县是全国重点台胞之乡,获国台办批准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祖籍蕉岭的台胞人数超过46万,为蕉岭现有人口的两倍。丘逢甲、罗福星、谢晋元等海峡两岸民众共同敬仰的抗日志士都是蕉岭人。

  为了加强两地民众交流,每年丘逢甲诞辰两岸人士都会在其故居共同举办纪念活动。今年年初蕉岭县还投入2000多万元人民币,对丘逢甲故居和逢甲村进行整体改造,兴建了同心纪念公园。

  蕉岭县委书记温向芳表示,要把丘逢甲故里建成集爱国主义教育、海峡两岸交流、现代观光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台湾风情社区。

  在近日举行的丘逢甲诞辰150周年纪念仪式上,由两岸人士共同完成的“同心”铜像,坐落在丘逢甲故居前的同心纪念公园内。铜像为孙中山和丘逢甲握手的情景,由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曹崇恩创作铸造。“同心”两字则由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题写,意指孙中山、丘逢甲等革命先驱为建立民主共和的中国同心、同向、同行,海峡两岸同根、同祖、同源。

  台湾逢甲大学董事长张仲明在纪念仪式上曾表示,爱国志士丘逢甲值得两岸共同纪念。“海峡两岸血脉相连、文脉相通,两岸民众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丘逢甲的爱国和教育兴邦精神。”(完)

台“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抗议高喊“无耻”
   台湾“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场外烧冥纸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苗栗云林得票数居前二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是哪里?垦丁新竹榜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