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 国研院开发皮下瘀血取向系统 李昌钰挂保证

12.04.2016  13:44

台湾发展出「CSI犯罪现场」刑事鑑定最佳利器!国研院以国际知名鑑识专家李昌钰地为客户需求,开发出世界首创的「皮下瘀血取向系统」,克服验伤空窗期难以取证的问题,就好比「把实验室带到现场」,让凶手无所遁形。

李昌钰表示,过去十年全球犯罪率提升200倍以上,但因为法院对证据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各国破案率却是逐年下降,此系统让现场採证技术不断精进,可以帮助警方检调在第一时间把证据採集下来,不会遭到破坏,甚至协助检警跨国远端办案。

国研院光机电系统组副研究员林宇轩指出,此技术可以有效观察到验伤空窗期,过去针对不显着瘀血採证,只能靠第一代「篮紫外光相机」,美国已经用来作为犯罪取证的工具,今天发表第二代技术「皮下瘀血取向系统」,可以针对家庭暴力事件、车祸纠纷,当下没有什么瘀血、没有明显外伤,因此罪证不足,不起诉,但过了几天才发现有黑青、或皮下瘀血、出血,可克服取证空窗期,让凶手不会跑掉。

林宇轩分析,若有瘀血发生,皮肤内的血氧浓度将產生变化,利用第二代机器的红光与红外光照明,拍摄人体皮肤,瘀血就是血氧偏低,透过繁复的演算,即可得知皮肤内血氧浓度的分布,反映皮下血液的含氧与缺氧情形,透过此「血氧分布影像」,即可了解皮下伤害的程度与范围,在瘀青还没发生前,也能取证。

不只瘀血等家暴案件,若是凶杀案,也可以算出血氧数值。透过机器算出血液离体多久,推估出凶杀案发生多久了。李昌钰说,犯罪事件将来一定要靠科技取证,如今鑑定仪器可更轻便带到现场,把资料传到云端,透过这些「红色迹证」、会说话的血液图像,即使他不用回到台湾,也能透过这些生物迹证,实现远端鑑识及办案。

国研院说,第一代机器目前已在全球十几个国家使用,包括美国、加拿大、星加坡、马来西亚、欧洲及台湾等国,造价从简到繁3万元台币到10几万元台币不等,至于第二代设备目前已申请专利,造价约1万美金,目前正在把设备轻巧缩小化,预估2年后可商品化。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