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花钱补救教学 师:先让孩子想来上课

12.06.2016  12:10
新北市三峡国小数学科教师陈素敏。(教育部提供)

补救教学如何有效?新北市三峡国小数学科教师陈素敏的法宝「喂饱孩子的身心」,她不仅自掏腰包为飢肠辘辘的学生准备点心,满足孩子的胃,更用自己编撰的教材开启孩子想学习的心,被教育部选为「教育家」的典范。

教育部每年约花15亿元进行国中小补救教学,不过每年国中教育会考时,数学科及英语科仍有约1/3的人得C,显见成效有限。许多学校的补救教学由大学生或退休教师来进行,对学生的程度不熟悉,造成效果大打折扣。

从小体育就不好的陈素敏,长大后学习游泳和打羽球,她把自己学运动的过程用在补救教学上。她说,「我学游泳时,教练会把游泳动作一一拆解,一个个步骤慢慢教,每次只学好一个动作,当每个动作都会了再操体能;羽球教练除了在球场上教打球,还自制很多道具让我们回家也可以练习。」

她把运动学习运用在数学教学上,尝试将一个主题拆解成许多小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并利用阅读理解和录制教学影片让孩子回家也可以自学。

陈素敏回忆,第一次上数学补救班只来了3个学生,后来她为来上课孩子准备小点心,激励他们的外在学习动机,「下4点,孩子肚子正饿着,有点心吃,自然就会喜欢来,还会『食好斗相报』,后来学生人数慢慢增加到二十多人,一度还分成两班上课。」

陈素敏说,补救教学要成功,首要条件就是要让孩子想来上课,再藉由有效的教学激发孩子内在想学好数学的动机。而有效的教学首重「诊断」,老师要先知道学生是哪里没学好,把学生不会的东西,一点一点串补起来,学生就能一跃而上。

已读国中的阿松(化名),在补救教学班的进步过程,让陈素敏很感动。她说,阿松是小五到补救班上课的,他在原班是独行侠,语言表达能力不好,数学更是从没及格过。刚来时,阿松毫无自信,虽然基本加减乘除他都会,但遇到文字题就完全不行。

看不懂题目,是不少学生学数学的障碍,陈素敏透过自编教材,陪着阿松从了解题意、撷取重点、标出关键字、用图像表达题目意涵到解题,阿松慢慢有了进步。有次下课,阿松迫不及待拿着数学考卷跟她说:「90分」,陈素敏说:「看到阿松眼睛的亮光,我的心情比阿松更激动、更开心。」

(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