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议员吁搜集百年文史资源 重振「文化城」

27.05.2016  16:59
市议员张雅旻希望市府再创台中风华,恢復「文化城」的美誉。(卢金足摄)

台中市议员张雅旻今天(27日)在市议会教育文化业务质询时,以「重建文化主权,深耕在地文化,再创台中风华」为题,建议市府尽速搜集百余年来的人文、歷史资源,在重要故居、歷史场景立碑纪念,说故事给人民听,让人民跟土地、歷史做更深刻的连结与共鸣,丰富台中文化内涵,让文化活动融入台中市民的生活,恢復「文化城」的美誉。

文化局长王志诚答询时表示,有关地方文化馆的经营与维护管理,文化局责无旁贷,除了市府积极辅导外或建置平台,让地方文化馆可在平台中互相支援,共同向中央争取资源,市府全力提供协助。

张雅旻指出,文化建设是城市进步的指标,日治时期自「台湾文化协会」吹响改革的号角,成为全台湾文化运动的摇篮,全台菁英匯聚,百家争鸣,引领变动时代的风骚,台中因而有「文化城」的美誉。

她忧心,现在很多人对于自己生长土地的歷史、文化非常陌生,曾经有过怎样的人,做过什么事,对这块土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毫无所悉,以至于「凡走过不留下痕迹」:台湾人不知台湾史,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如何认同这块土地,与这块土地建立更深刻的情感?

张雅旻举自己的故乡潭子、大雅、神冈为例,「台湾合唱之父」吕泉生,出身神冈筱云山庄;「台湾胶彩画之父」林之助,出身大雅上枫衍德堂;而有「台湾第一才子」之称的作家吕赫若,则出身潭仔墘校栗林,三位前辈都在各自的领域出类拔萃。

张雅旻说,105年市府文化预算,由10.8亿元增加4亿元,成长36%,以「图书馆」及「阅读活动推广」作为施政重点,其中图书馆预算3.3亿元,成长43%,近一年半来,文化局分别出版了「台中妈祖荫台湾」、「台中文学史」、「台中文学地图」、「因为黑暗,所以我们穿越-台中政治受难者暨相关人士口访记录」、「白冷圳绘本-矶田谦雄」、「我的初书时代-台中作家的第一本书」、「南屯乡土调查:日治时期史料编译」等书,感受市府对在地文化、在地人的用心。

她建议市府,搜集台中市百余年来的文史资源,在重要人文、歷史、故居、地景、古蹟等立碑纪念,珍视前人宝贵的生命印记,带来更多的了解与感动,让文化活动融入台中市民的生活。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