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试所养出新招 人工繁殖花枝、软丝更好吃
海洋鱼源枯竭,联合国预估2050年将无鱼可吃,近年花枝、软丝也过度滥捕,渔获量年年下降。农委会水试所耗时2年研发花枝、软丝的完全人工养殖技术,不仅领先全球,预计明年技转给渔民,部分放流至海洋,增加海洋的渔获资源。
农委会水试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研究员黄丁士表示,过去国际上认为头足类的花枝、软丝很难养,不仅水质要过滤,活饵也是一大问题,国内养殖技术领先国外,如今成功建立花枝及软丝的人工养殖技术,创下全球首例,且近年花枝、软丝族群量锐减,此技术也有助野生族群復育。
黄丁士解释,过去因人工养殖不易,只能靠野外捕捞,但近年渔船出海也捞不到,水试所靠着驯养野生花枝与软丝,成功孵化鱼卵,并突破20天必须吃活饵的关键技术,成功培育花枝、软丝幼鱼,养殖半年就可量產上市。
黄丁士说,野生花枝、软丝幼鱼出生必须吃20天的活饵,水试所耗时2年「驯饵」成功,未来只要吃10天的活饵,之后喂冷冻小鱼小虾就可以存活下来。目前已培育人工养殖的花枝为虎斑乌贼,软丝为莱氏拟乌贼,这2种具高经济价值的头足类。
外界经常花枝、软丝及锁管傻傻分不清楚。水试所所长陈君如指出,头足类可分为管鱿目击乌贼目,管鱿又分为鱿鱼、锁管(透抽)及软丝,而乌贼就是花枝,也有人称为墨鱼,软丝因为长得像乌贼,所以学名又称为拟乌贼。
水试所表示,软丝卵必须在18至23度水温,经54天可孵化成功;花枝卵则在23至25度水温,孵化24天可存活。花枝、软丝又称为「水中变色龙」,会随背景变色,目前花枝1斤可卖250元、软丝更难捕,物以稀为贵,1斤喊价至500元。
水试所预计今年底培育至少2万尾鱼苗,才有足够的量技转给渔民,另也预计放流8000尾墨鱼及2000只软丝,增加海洋资源,且养殖的花枝、软丝,因为油脂较多,口感完全不输野生花枝、软丝,且售价野生便宜4、5成,养殖花枝、软丝俗又好吃。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