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审会十五篇选文 高中教师评:不要被政治影响

15.10.2017  21:37

教育部课审大会今天续审推荐选文,最后还是没有结论。北一女中国文老师欧阳宜璋认为,选文要兼顾文类、各朝代,又要没有争议,没有文意矛盾本来就很难,研修小组提出的选文兼顾古典散文、古典小说、辞赋以及骈文都有,虽少了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非常可惜,但已非常不易。在台湾提材部分,专家教师皆认为,连横的「臺湾通史序」呈现台湾歷史,文章内容上有少见的海洋议题以及渡海来台的过程,却因为政治问题出现争议,大学教授徐国能表示,应该尊重歷史,「不能说蒙上眼睛,就代表不存在」。

欧阳宜璋表示,从九五暂纲一直以来选文都是某个朝代较多,或是文类有所偏颇,这次新增李德和的骈文,能够丰富文类。至于唐宋八大家,后来有《师说》作为代表,但没有岳阳楼记等经典,只能靠教师课堂延伸。

而台湾提材部分共有三篇,分别是劝和论(议论),臺湾通史序(记叙说明),画菊自序(骈文)。欧阳宜璋表示,画菊自序作者李德和是云林的才女,考量性别平等,加上她两岁前是「清朝人」,后来进入日治时代,日治时代晚期改名「长谷川德和」,也见证了民国,身分多元,符合课纲「适才适性」的目标。

劝和论是清代第一位台湾进士郑用锡,有鉴于当时清代闽、粤地区迁徙至台的人们,为争地争水而越演越炽的分类械斗,他秉持「民胞物与」思维,希望台湾土地上的人们抛开「非我族类」的敌视态度,欧阳宜璋表示,该文既提到原住民也提到民族融合,是较适当的文章。

至于连横的台湾通史序则争议最多,欧阳宜璋认为,该文章不仅呈现海洋议题,对于当时台湾的歷史也有多元呈现,有其时代意义。台师大国文系教授徐国能也表示,即时后来连战从政,加入国民党,但也不该用现代政治眼光来评断过去的文章,否则很多世界经典文学都不用念了。

徐国能表示,台湾通史序提到日本人统治下的民族意识,说明当时台湾的定位,以及当时的人们如何思考问题,不能因为时空背景不同了,就认为是负面或不该存在。如文中也提到「番」,当时就是汉人、平地人为主的思想,但现代有了不同意义,就像电影KANO也称原住民是「番」而不会特别避开,学生可随歷史不同名称的意义,学着尊重,「歷史就是存在,应该摊在阳光下,让青年自己学着认识」,他强调,「不认识,不代表不存在。」

(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