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美术课 小朋友没上会哭!

30.03.2018  13:03
2018年03月30日 12:13 中时电子报 综合报导

小学生的美术课,是否还有更多创意的可能?臺北市文化局为了让美学教育向下扎根,与台北市教育局合作,选择北市8所公立国民小学,结合17位专业老师与20位艺术家,共同完成40则具有高度创新性与设计性的教案,希望经由云端的分享,让美术课更多元,成为学童的最爱!

长期以来,由于升学至上的观念影响,美术课往往不被重视,形式也越趋单调,无法有效启发学童的美感养成,老师即使有心改变,但是单凭个人之力,也难以有大范围的突破。有鑑于此,臺北市文化局的「2017美学教育扎根计画─国小美术课再设计」实验计画,结合北市国小第一线美术老师和来自各领域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共同探讨以往美术课里没说的那些大小事。

这个计画由去年六月启动,在8所公立国小举办了15场教案开发工作坊,由老师和艺术家共同参与,依据人类美学演进的歷史脉络,分别从美术概念与知识、自然美学、工艺文化、设计与生活和自我探索这五大面向,结合食衣住行乐这五大生活主题,设计出40个教案,并且进行实验教学,获得学童极大迴响,小朋友都表示喜欢上这样的美术课。

这些教案为什么能如此吸引学童呢?举例而言,像是自然美学面向的「自制怪怪笔」课程,艺术家李翡文带领小朋友学习使用自然物与复合媒材,组装、固定成可以使用的笔,再发挥创意作画,如此可以让小朋友探索不同艺术创作方式,激发创造力与想像力,并深入辨认自然物、人造物与艺术品的特徵和要素。

另外,在自我探索这面向的教案中,艺术家杨之仪引导学童将听到的音乐用色彩和形状画出来,这可以训练学生感知音乐、情境、色彩、抽象形状之间的连结性。跨领域艺术家张金莲则是要小朋友用彩墨画出自己的恶梦!从卡夫卡《变形记》作品引导孩子的想像力与掌握「形变」的趣味性,而小朋友画出的图案,也极具趣味性与原创性。

使用校园的自然媒材做出可爱小动物,再结合动力装置赋予生命,让它动起来。(中时电子报摄)

在自然美学这面向中,「寻找小动物」课程会让学生观察校园的自然媒材,再做出可爱的小动物,「动一动大自然」则是教小朋友如何将做好的小动物结合动力装置,让它动起来。看到自己做的小兔子好像活起来了一样,小朋友们既快乐又充满成就感。

目前40则教案都已经开发完成,臺北市文化局表示,未来这些教案将被分享给所有国小的美术老师,作为正规美术课的应用,减少老师们单打独斗自行研发的辛苦,更让教育资源缺乏的校区学童,有机会体验到更多元的美术课程。而这些以孩子为本的创新教案,相信也能有效的丰富教学资源,提升下一代的美感教育,并让设计思考的思维开始向下扎根!

(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