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海峡论坛七年路:潮平海阔千帆渡 两岸融合嘉年华

10.06.2016  23:18

   中新社 厦门6月10日电 题:回眸海峡论坛七年路:潮平海阔千帆渡 两岸融合嘉年华

   中新社 记者 罗钦文

  6月,厦门,火红凤凰花盛开的季节里,第八届海峡论坛如期而至。

  过去七年里的每个6月,一拨又一拨的台湾乡亲跨越海峡,聚首福建,共赴两岸人民大交流、两岸各界大聚会、两岸亲情大融合、两岸经济大合作的嘉年华。

  回眸海峡论坛七年路,历届海峡论坛的热闹盛况与难忘瞬间,留在了亲历者的记忆里。

  2009年,首届海峡论坛举办,8000余名台湾乡亲踏海而来。从拜“妈祖”到寻根谒祖,从青春握手到经贸对接,从草根到庙堂……18场主要活动,花开八闽。

  那一年,隔着海峡的一对花甲老友——朱于益和陈映秋再度喜相逢。13年前,两人在北京参加两岸救捞会议;13年后,两人不约而同来到厦门参加海峡论坛。他们认出了彼此,惊呼一声“老朋友,原来你也在这里”,两双布满青筋的大手,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2010年,如果说首届论坛架起了桥梁、搭起了舞台,那么,步入第二个年头,这座桥梁更宽,这个舞台更大。

  那一年,两岸62家单位共襄盛举,25场主题和系列活动吸引了1万多名台胞参与,其中约八成来自基层,约六成是中南部乡亲;涉及界别30个,比首届增加了10个交流界别。

  2011年,第三届海峡论坛,两岸主办单位增至68家,还首次将闭幕式移到了台湾的台中市举行。

  那一年,赴台个人游开放,台湾夜生活的活色生香被搬到了厦门人的家门口。在湄洲岛举行的两岸信众共祭妈祖盛典上,云林北港朝天宫的镇宫之宝——一尊“黑脸”妈祖神像三百多年后首次回娘家。

  2012年,第四届海峡论坛,第一次把两岸百家不同民间信仰的宫庙代表汇聚在一起,创下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参与宫庙最多的纪录;第一次推出“海峡影视季”;第一次展开两岸婚姻家庭话题的讨论;第一次召开台湾农民创业发展研讨会……

  那一年,210对来自海峡两岸的夫妻参加首次举办的两岸婚姻家庭论坛,畅谈自己的爱情故事,分享跨海峡婚姻的幸福与辛酸。两岸之间婚姻数量正以每年上万对的速度递增,这被喻为“三通”之外的“第四通”。

  2013年,第五届海峡论坛,两岸公益论坛、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世界闽南文化节等8项活动,成为凸现乡情延续、祖地文化的新鲜血液。

  那一年,“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和“闽台‘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首次举办。相同的地名,记录的是祖籍福建的台湾乡亲跨越海峡、筚路蓝缕的艰辛和他们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印证了两岸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2014年,第六届海峡论坛,尽管大幅“瘦身”,活动从上届的28项减少到18项,还是新增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让两岸青年更多、更深入交流。

  那一年,一批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在论坛上发布并得以推动落实,既有探索两岸合作新领域新途径的政策,又有扶持中小台企、便利人员往来等多方面的举措。

  2015年,第七届海峡论坛,大陆宣布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并适时实行卡式台胞证,台胞来大陆“说走就走”的愿望就此成为现实的重大利好。

  那一年,两岸残障人士嘉年华首次纳入海峡论坛。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还为参加两岸残障人士嘉年华职业技能展示的残障手工艺者当起了“模特”。

  7年来,海峡论坛以其深耕两岸基层的坚持,展现出不凡的亲和力,成为迄今两岸最大规模的民间交流盛会。“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珍贵的是两岸同胞心与心的沟通”,这句话为海峡论坛作了最好的注脚。(完)

台“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抗议高喊“无耻”
   台湾“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场外烧冥纸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苗栗云林得票数居前二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是哪里?垦丁新竹榜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
陆客赴台人数减少 台湾近七成民宿待售超半年
视频:近10月陆客赴台人数减逾110万 观光业者损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