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前中华女篮队长 马怡鸿:放弃比较难
从「小马」变成「马姐」,马怡鸿骨子里的不服输,或许是从最初接触篮球时就悄悄种下,那是非要证明不可、是打不倒的柔韧强悍。退休之后的她,没有夸大词汇的雄心壮志,跟许多篮球人一样,告别球员战场,但篮球的故事还在继续。
马刺女助教当偶像 马怡鸿目标执教男篮美美开工 马怡鸿教妳甩开「小腹婆」
公园里「呛声」的中年男子
马怡鸿最初接触篮球,除了受到父亲的启发,或许要感谢那个曾对她「呛声」的「公园阿伯」。不像许多篮球员,头一个进入生命的或是田径或其他球类,「我第一个接触的就是篮球,平常也只打篮球。」
「篮球对我来说是最简单的运动,只要一个篮框、一颗球就可以。」小时候个子还不高的马怡鸿,就时常一个人抱着一颗球,到住家附近的篮框投篮。马怡鸿回忆,「我印象很深刻,曾经有个中年男子,说我一定投不到三分线。那时候我也很好笑,就很不服输天天去投,觉得一定要证明自己可以做得到。」
谁都没想到,这个小女孩,后来进入怀生国中女篮队,当了影星王祖贤学妹,一个下午投进3、400球已经是家常便饭,篮球随后成为她的人生指南,一路打进南山高中、辅仁大学,18岁那年初次琼斯杯披上中华战袍,之后是数不清的国手经歷,WSBL球衣从电信穿到台元,期间两度赴中国大陆WCBA当「外援」。
马怡鸿(右)打完2015琼斯杯高挂球鞋。(本报资料照/陈怡诚摄)
前中华女篮队长 曾发誓不碰篮球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国中还没有长很高,教练那时候就要我练运球,之后打控球也才稍微有点身高优势。」那是一段人生只有篮球、也唯有篮球的时光,马怡鸿说,「每天5、6点就要起床,每天就是练球再练球。记得高中时候跟学姐一对一练篮下,投30球我只进一球,那时候真的很痛恨练球。」
WSBL开朝元老,马怡鸿在2009年赴陆WCBA黑龙江队当「外援」,成为继钱薇娟、郑慧芸、姜凤君、文祺之后挑战WCBA的台湾女将,而后又有新生代球员彭诗晴、潘姿吟、杨雅惠、魏于淳前仆后继。
马怡鸿2009年WCBA球季未打满、打了15场就回台。2012年她再度背着行囊飞往哈尔滨,这一季她打好打满,22场出赛司职控球,马怡鸿带回场均6.7次助攻联盟高居第2的数据归国,其实当时返台的她,就有退役念头。
马怡鸿说,「在中国那段期间操得实在太辛苦了,回来后我曾经发誓,今后不要再碰、也不看任何跟篮球有关的一切。结果才不到两天,我就受不了转开电视看NBA、看篮球,才发现,原来我的生命离不开篮球。」现在有「马姐」在电视担任球评、担任基层教练,或许都该感谢她当时的不争气。
球场上的马怡鸿不苟言笑,下了场继续扮演领头羊角色,那是一份以身作则、也是沉重的负担,「我对自己要求很高,很严谨。当队长的时候,很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前进,认真把篮球当作一份职业来看待,对自己负责。」
回想起过去,马怡鸿说,「其实那段时间很专注、很投入在自己喜爱的事物上是很快乐的,退休之后妳也认真看待自己做的每一件事,一样可以从中感到乐趣。」
9000多个日子,马怡鸿从学生球员到成为国内半职业球员,WSBL打了9个球季,生涯128场出赛,留下1251分、424次助攻、504篮板。两年前的夏天,马怡鸿以琼斯杯挥手告别球员生涯,没有留恋。
(中时电子报)
中时电子报体育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