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桌圆桌、灯笼透温暖!百件日常记忆里的台湾设计在松菸

13.04.2018  06:43
2018年04月13日 05:57 中时电子报 林宜静 /整理报导

儿时记忆里,亲戚娶亲、长辈大寿时,在家中巷口前「办桌」,红色桌椅、耀眼灯笼、在未起桌时,已不时闻到料理师大锅快炒的香味扑鼻;数位时代里,想要看时间只要拿起手机就能知晓,然过往日復一日私下日历,看时间的「厚薄」,更能感受消逝的岁月;要出国深造时,妈妈送的「大同电锅」和食谱,抚慰了在外辛苦的游子,更遑论三五好友深夜相聚不可或缺的「台湾啤酒」。

日常熟悉可见的物品,只要一个触摸、一眼撇视,都能唤起我们的记忆!从物品中也能区分出你是「几年级」!当台湾设计在国际发光发热时,从小在宝岛长大的我们也来力挺台湾骄傲!今春到今夏来松菸看展趣,从《日日器/生活的轮廓》展览中细数百件台湾知名设计,从物件中唤起我们童年、求学中最美好的一刻!

日日器/生活的轮廓》展场里的特色椅子。(台湾设计馆提供)

台湾设计馆自4月3日起推出《日日器/生活的轮廓》展览,以日常的器物为主角,邀请了台湾在地品牌、设计师共同参与,展出一百件来自日常记忆里的台湾设计。12日主办单位在展览现场举办记者会,台湾创意设计中心执行长宋同正、策展人吴孝儒、协同策展人方叙洁、HMM、Renato lab、品家家品、柒木设计、器研所、纸可拍、只是、陶作坊等贵宾皆到场支持,为展览揭开序幕。

日日器/生活的轮廓》策展人吴孝儒、台创中心宋同正执行长、协同策展人方叙洁。(台湾设计馆提供)

此次展览邀请吴氏设计团队策展,将50组共100件的日常器物,运用两两一组、今昔对照的陈列方式,作为展览核心,传递器物并非恒常不变,而是不断演化、与日俱进。

也希望观者思考:「器物与我们的关系,器物为什么演化?是物竞天择、人为创造,还是物的本性使然?」本展以西元2000年为切点,从功能精进、造型的构成,以及材质的研发三个轴线探讨器物的演变,匯聚台湾当代新兴设计,希望这些器与物,为台湾写下一段又一段的创造进化论。

本展主视觉以「被拉长的日子与时光」为概念,将「日日器」的字体拉长渐变,带出时间与空间的脉络,并将器物轮廓以层层演变作为时间年轮印象,而画龙点睛的「小正方」正是设计师使用绘图软体变形时的节点。在

策展团队特别邀请白辐射影像延伸制作本展动态视觉影像,器物随着时间和生活的样貌不断的形变,而这些演变正体现了每个时代的生活轮廓,成为我们日常生活。

日日器/生活的轮廓》展览,已在松菸文创园区里的台湾设计馆01、02、03展区展出。本展海报共有6款,设置于展区入口墙面,限量发送!除此之外,部分展出作品也有在「设计点」商店贩售喔!除了展览外,展期间「台湾设计馆」与「不只是图书馆」也将共同主办4场展览主题的系列讲座(4/21、5/19、6/16、7/7),透过讲者的分享,让观眾更了解產品设计的魅力!

日日器/生活的轮廓》展场主视觉墙面。(台湾设计馆提供)

日日器/生活的轮廓》展讯

日期│即日起 - 2018年 8月5日(日)

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7:30 (周一休馆)

地点│台湾设计馆 01、02、03展区(原世界区、光廊区、台湾区)

(中时电子报)

「台湾设计馆」粉丝页 台北松菸文创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