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民陶作回顾展 不按牌理出牌的人

01.05.2016  00:07
吴惠民的「抉择」作品,呈现去芜存菁和舍得的思维。(李金生摄) 吴惠民的「禁锢」作品,反映挣脱内心世界的束缚。(李金生摄) 作品的多样化呈现,也是吴惠民创作的方向。(李金生摄) 从陶土素材演化金属感,让吴惠民的作品更加多采多姿。(李金生摄) 「海洋悲歌系列」作品,是「今日鱼类、明日人类」的写照。(李金生摄) 2只老鼠钻来钻去的旧皮包,吴惠民的「名牌之死」作品。(李金生摄) 吴惠民的作品之一「回眸」。(李金生摄) 「民伯陶」展览,吸引两岸艺文爱好者来到。(李金生摄) 吴惠民的作品之一「守护」。(李金生摄) 吴惠民的作品之一「丝瓜」。(李金生摄)

说自己是1个不按牌理出牌的人,有点灰色但也很温暖、感性的金门陶艺家吴惠民,今(30)日起至5月12日在县立文化局举办「民伯陶」展览,以60余件洋溢人文关怀的作品,回首10年来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也分享他曾经悲欢离合的心情故事。

2012年以1条几可乱真的「金门丝瓜」陶作赠送来访的大陆海协会长陈云林,名声传遍两岸艺文界的吴惠民,不像许多陶艺工作者是从小爱玩泥巴,而是在20年前才偶然走进陶艺世界,从此在10指拿捏的陶作领域,恣意挥洒他天马行空的创意,也传达他对周遭事物的情感与关怀。

这回展出的作品中就有他的「海洋悲歌系列」,以剖开鱼腹的夸张手法呈现鱼只误食塑胶瓶、尼龙绳等垃圾,表达「今日鱼类,明日人类」的海洋严重污染,也挞伐污染者对共生大地的无差别残害。

吴惠民承认自己是1个多情善感,典型的浪漫主义者,用类断代史看顾自己的作品,2006年的早期作品偏向人物主题,讲究面部表情的琢磨勾勒,这与他当时从事品牌饮料代理,踯躅商场看尽人生百态,也因此感慨光阴虚掷,将灰色心情投射在作品中有关。

2012年索性结束手中生意,心灵跳脱世俗的束缚,但也面临生活的困顿压力,让他往后的作品走向极简,呈现内心世界的再重整,并在解放层层的包裹,推倒内心暗角的藩篱后,创作过程更加自由自在,来自「心窑」的陆续新作出现升华的艺术性和均质化美感。

从这回展出的「抉择」、「名牌之死」和「禁锢」等多件作品中,均可看出吴惠民尝试透过创作表现,诠释关于自己去芜存菁、舍得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性喜新厌旧、过河拆桥的鞭挞,乃至于闭锁自己,「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独处孤独、寂凉的情感场域。

但是吴惠民的多情、善变和不按牌理出牌,终究还是会被人理解的,就如同他以陶土为素材的作品,从早期的朴拙木纹外观,以迄新近的金属感,呈现的就是蜕变、重生,原因也是他的潜意识中,一直鞭策自己要走出不一样的路子。

吴惠民说,他的不安分让自己在最近2年里,也开始对铜雕產生兴趣,特别是铜质素材的延展性和支撑性极佳,他从陶土素胚演化铜质外表,不只是为了那让人眼睛一亮的金属感,还有离群的自我表现。

目前,他正忙着10月中旬在上海的个展,以及应大陆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之邀,在北京展出的规画工作。他希望让别人透过系列作品看到自己,也希望可以多交几个谈得来的朋友。

(中时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