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大陆应有所作为 两岸求同尊异共建新中国

22.01.2015  12:46

  台湾《旺报》22日社评,原题《两岸关系陷盘整 陆应有所作为》,全文摘编如下:

  朱立伦就任国民党主席,外界普遍称是“朱立伦时代”的开启,也都高度关注朱立伦究竟是国民党史上“最弱势的党主席”,还是能带领国民党走出困境振衰起蔽的中兴英主。朱时代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会有怎样的变化,能有怎样的突破,是外界观察的重要视角。

  在就职演说中,朱立伦坚持了过去国民党的基本原则:和平发展、互利双赢,另一方面,朱立伦也提到两岸交流对台湾“整体社会心理层面的冲击”,以及“经济交流,在公平正义的分配上的疑虑”是“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并表示“一定会诚恳检讨”。朱立伦还进一步向大陆方面表明,未来会“在两岸交流的场合”,“提出具体的检讨”,呼吁大陆方面“共同来面对这两个问题,让未来的两岸关系能行稳致远”。先前,朱立伦在回复大陆领导人的贺电时,也提到“两岸人民虽同属中华民族”,但仍应“求同尊异”,要“持续努力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看来在“坚持九二共识”,“继续扩大交流”,“创造互利双赢”,“促进和平发展”的同时,朱立伦会在若干方面做出调整,克服两岸心理差距和两岸红利合理分配。朱立伦对两岸关系发展现况的疑虑与关注,并非无的放矢,但是,究竟他的具体政策是什么,政策调整的幅度有多大,尤其具体的国共论坛、服贸与货贸等议题将如何处理,朱立伦还没有说明。但是,价值理念与具体政策,还是政党存在的根本基础,是朱立伦无可回避的课题。

  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会议于21日召开,焦点不在民进党“中国政策”的再检讨、再厘订,而是集中在“两岸城市交流”的层面上。民进党认为过去两岸城市交流,是个别民进党执政县市的行政作为,现在该党执政县市倍增,两岸城市交流的深度与广度都会增加,因此“中委会”此次会议将“先不设限,广泛地交换意见,共同激荡”。

  对两岸城市交流,大陆始终抱持积极开放的态度,愿意与台湾“支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张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各界人士交流沟通,其潜台词就是,不支持、不主张者就不交流合作。大陆对交流合作的对象,是有政治底线坚持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民进党对此应该相当清楚,也累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赵天麟表示,民进党对“更为深度与广度”的城市交流“持开放立场”。面对党籍公职和执政区域的扩张,民进党可能会在两岸城市交流的相关机制上更为弹性处理。这当然值得肯定,但这并不可能取代民进党两岸政策的通盘检讨与务实转型。

  显然现阶段,在这个关键性的课题上,民进党将采取保守的态度,不但要静观朱立伦时代国民党的政策调整,更观望大陆方面的对策。

  毫无疑问,面对“独派”力量的牵制,尤其是太阳花学运以来台湾社会存在的“反中”、“仇中”逆流,民进党不但不会大步迈开转型之路,反而将挟这股逆流以作为打击国民党、挑战国民党的资本。民进党这种姿态,不但不利该党的执政之路,更是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隐患。

  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20日到福建平潭出席“海峡两岸农渔业交流座谈会”时表示,今年大陆对台方针是“稳定、发展和利民”,会继续扩大并深化交流,“要让台湾民众有感”。张志军透露的信息至少有二,首先,大陆方面会继续维持、加强“三中一青政策”(即中小企业、中下阶层、中南部民众及青年群体),其次,大陆的“三中一青政策”是直接面向台湾基层社会、面向台湾一般民众,不经过任何政府、政党的中介。

  “三中一青政策”是聆听台湾民众声音,希望借着解决民众实际利益问题,能够拉近两岸心理距离。只不过,这几年台湾政局的发展证明,“实际利益”固然重要,却无法取代、超越“心理意识”层面的课题,大陆方面在面对台湾“主体意识”的发展时,还是要有更切中要害的论述与作为。

  两岸关系显然进入了盘整期,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深度、广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一大警讯。面对两岸关系发展的“不可知”、“不可测”,当前最需要的正是两岸红蓝绿三方的诚意沟通与共识凝聚,思考如何融合台湾“主体意识”与“两岸一家亲”理念,让两岸求同存异、尊异,进而共同建构新中国、新台湾,大陆大、台湾小,大陆掌握更多主导权,期盼大陆有所作为。

台“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抗议高喊“无耻”
   台湾“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 劳团场外烧冥纸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苗栗云林得票数居前二
  “台湾人一生最不想去的县市”是哪里?垦丁新竹榜台湾新闻-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