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台独未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日出席上海人大代表团会议时警告,「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让国家分裂的歷史悲剧重演」。
然而,长久以来在台湾象徵两岸连结的孙中山像,不久却可能走入歷史。
2月下旬,台湾民进党立委提案修法,主张废除在政府机关与学校悬挂国父遗像。《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的评论指出,这提案或许预示,民进党在立院取得多数席后,将设法去中国化。而随着民进党总统蔡英文上台,两岸关系将更复杂化。
孙中山是两岸国父,在台湾无所不在,从路名、校名,甚至到新台币100元纸钞上,都可以见到他的踪影。根据中华民国1954年修正法第6条规定:「政府机关学校团体,及军事部队,应于礼堂及集会场所之正面中央,悬挂国旗于国父遗像之上」。
民进党认为,废除悬挂国父遗像的规定,将深化台湾的民主精神。许多深绿党员认为,孙中山象徵着国民党威权统治的遗迹。
反之,北京尊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维繫两岸关系的伟大民族英雄。今年是孙中山150岁冥诞,习马会后北京高调宣布,将举行一连串的活动,让两岸能分享歷史。
而面对民进党废挂孙中山像的提案,大陆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指出,这是「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现状」,以及「去中国化」的又一举动,应引起两岸同胞高度警惕。北京认为,渐进式台独将使两岸统一更困难。
另一方面,民进党总统当选人蔡英文即将于5月20日就职,去孙中山修法案提出的时机,正是她设法研拟两岸政策,以确保台海稳定的敏感时刻。
她后来对废除国父遗像的提案踩刹车,并以党主席的身分在中常会裁示,「对于政治敏感度高,或重大政策议题,应透过党团会议,或内部政策机制共同讨论」,算是间接批评了提案的时机。
毫无疑问的,蔡要民进党立委以振兴台湾经济为优先,避免不必要地刺激国民党与中国。一旦她就职后,更希望如此。
过去八年来,现任总统马英九因为所谓的「亲中」,而饱受批评。经过1月16日的选举后,如今民进党在113席的立院席次中,已占有过半的68席。而可以想见的,未来民进党深绿立委将会推动种种「去中国化」政策,让北京逐渐失去耐性。
蔡英文政府要如何因应这些棘手问题,又兼顾党内团结,并确保两岸关系稳定,仍有待观察。
不过,对中国而言,更大的问题或许在于,儘管两岸交流频繁,马英九主政时期,又避免「去中国化」政策,但愈来愈多岛上民眾仍自认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
或许中国在痛批民进党提案废挂孙中山遗像之余,应该要认真想想,如何才能赢得台湾民眾的心。
(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