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少子化”惹的祸 台湾私立高校乱象丛生
高考结束,火热的招生季马上要开始,在海峡的另一端,台湾各大高校也在为生源你争我夺,部分私校老师甚至有招生任务,若完不成,还要扣工资。随着“少子化”的降临,台湾私立高校普遍出现招生难,继而衍生“7分上大学”、“教师沦为招生业务员”等乱象。本来让人称道的台湾高等教育,正面临品质下滑的挑战。对于那些有意赴台念书的大陆学生而言,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擦亮眼睛。
大学教师成业务员在各地高中跑招生
台湾“少子化”第一波大海啸,预计将在明年大爆发,很多高校都在“挫咧等”(闽南语,害怕),最苦的还是那些私校的老师,每年3月到6月都要在外跑招生业务,在填报志愿之前,跑得更密集。据《联合报》近日披露,这些老师一周至少跑三天,每天跑三五场,高中班主任、教务主任成为巴结对象,每拉到一个学生,可获两三千元新台币的奖励。
若没完成基本任务,对不起,不仅会扣薪水、没有年终奖,甚至会成为升职的阻碍。那些顶着招生压力的私校老师,为了搞好“业务”,平时就要到高中“扎根”,为高中生开专题课是常见的做法,先与他们博感情。
点评:大学老师都忙着到高中“拉业务”,那么大学生怎么办?他们的受教质量如何保证?
教职工流失太严重 职员兼11个系主任
频临倒闭的兴国管理学院,由中信金控接手,今年4月已改名为“中信金融管理学院”,在新旧经营者交接的过渡期,教职工相继离职,原图书馆职员的蔡芝颖,被校方指派1人身兼11个科系系主任兼代理教务长,掌理学校所有教务,被朋友戏称拥有“无敌履历”。
目前该校共有11个系,仅256个学生,随着157名大四毕业生将在6月中旬离校,全校将只剩下97名学生。
点评:生源枯竭,导致财源枯竭,接下来就是师资大量流失,有学校甚至为还债拍卖教学设备。这种大学的毕业生,你能抱多大期望呢?
录取分数“惨不忍睹” 一度7分就可上大学
随着“少子化”的来临,台湾录取分数也是越来越“惨不忍睹”。2006年,每科只需考到15分,就可以上大学了;2007年这个纪录被打破,出现4科加起来只有18分就能上大学的现象;2008年更夸张,总分7分就能当大学生了。
这几年,台湾出台新规,规定各校最低录取标准不能低于总分排名后5%,7分上大学的现象虽不可能出现,但私校的生源差问题并没能得到改善。
点评:固然不能完全凭分数论英雄,但几张卷子一共才考个7分、一二十分,实在很难说得过去。难怪有人讥笑,台湾现在很多所谓“大学生”,怎配“大学生”这个称号?
千方百计讨好学生 学校允许学生作弊
私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若能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或许勤能补拙,但很多学校不是教育学生,而是千方百计讨好学生。岛内一私校老师曾向媒体透露,“考前我出了5道题,告诉学生考其中3道,没想到学生告到校长那里,说这样考不出好成绩,校长指示就把考题全部告诉学生。结果怎么样?学生又向我要答案。就算给了答案,有人仍不愿背诵,考试当天肯定还有抄答案的。”
点评:在校园里,老师可以讨好学生,踏出了校门,这个社会也会讨好他们吗?(海峡导报记者薛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