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两岸引资又引新 浙江苍南“双海双区”弯道超车
中新网 温州7月2日电 (李婷婷 杨青)6月,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桃湖村,350亩的桃湖台湾农业示范园上,从台湾引进的几十亩马鞭草像一片紫色的海洋。每到周末,这里游人络绎不绝,仅今年“六一”儿童节就接待了4000多名客人,被当地称为“苍南的普罗旺斯”。
几年前,该示范园的负责人蔡德阳正在思量转型升级,想要做观光农业却毫无头绪。经苍南县对台服务中心招商引资,引入台湾专家的理念,以单纯一产转而实现三产融合,带动旅游、观光、创意文化等,最终效益达到几十倍增长。
苍南作为沿海地区,有着近17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宝岛台湾与其隔海相望。“苍南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必须要跳出苍南审视苍南的发展,以更新思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来谋划。”在温州市政协副主席、苍南县委书记黄寿龙看来,苍南身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区和海西经济区范围内,为海洋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对接台湾也是其赶超发展的有效平台和主要抓手。
苍南县地处浙江省“南大门”,是浙江海洋大县、人口大县。据数据显示,该地人均GDP接近4000美金,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而浙江省人均GDP已接近8000美金。坐拥区位优势的苍南敏锐地认识到:如果按部就班,就可能处处被动,步人后尘。所以寻找一条能“弯道超车、跳跃爬坡”新路子来实现跨越发展,是其一直以来的发力点。
与浙江北部地区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不同,苍南有自己的考虑。“我们处在长三角经济区最末端,接受区域辐射和带动效应不明显。要跨越发展,就要走一条不同的路。”黄寿龙认为,相比长三角经济圈,融入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即海西经济区)是苍南更好的选择。
国家海西经济区战略于2009年由国务院出台,辐射海峡西岸的福建和江西、浙江、广东等部分地区,旨在发挥两岸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优势,促进经贸交流。苍南则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于2011年5月设立了浙江省内首个浙台经贸合作区,以此为平台实现“双海双区”战略,一跃成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对接海西的“桥头堡”,并成为实现打造浙江美丽南大门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看“天时”,上世纪90年代初,台商以广东东莞为基地,形成了东莞台商集聚区;九十年代以来,以江苏昆山为基地形成了台商新一轮的集聚区。现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推出,则迎来了第三波台湾产业转移,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优质服务业等。在黄寿龙看来,台湾向大陆实施的新一轮转移,苍南有近水楼台之优势。
看“地利”,苍南与台湾一衣带水,境内霞关港与台湾基隆港仅相隔120海里,是浙江省离台湾最近的港口,和台湾两地气候条件类似,具备开展现代农业、现代海洋渔业、滨海休闲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对台海上贸易等项目合作的独特资源禀赋。
看“人和”,苍南与台湾同属闽南语系,境内有台胞台属数万人,两岸文化同源、习俗相近。且苍南三次产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民间资本雄厚、市场经济意识较浓,与台湾开展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前景被看好。
这些优势,使得苍南始终以“先锋者”的姿态,跑在浙江省海西经济发展的最前沿。
借台湾理念技术管理提升传统产业
台商吕如仙经营的日月潭农庄,坐落在苍南横阳支江日月岛沙洲附近的岭前村。
“你在谷歌地图上搜这个地名,很神奇的是,卫星地图显示的沙洲形状。刚好像是一个月亮,一个太阳。这个‘日月岛’倒跟台湾的‘日月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吕如仙介绍,苍南的“日月潭”农庄项目于2013年开园,农庄规划总面积约1600亩,总计划投资8000多万元,她在农庄建设中引入了台湾农业经验,以发展现代高效精致生态农业。
根据四季变化,园区内开辟冬天的草莓园,夏季的荷花区,春秋的果子树园区……为突出休闲,园内设有餐饮的主题模块,配有国外进口的儿童游乐设施。另外,还设有花海观光、可爱动物游乐区、露天汽车影院休闲等区域。
“在注重休闲观光的同时,每年我们也会请来台湾的专家,带来最新的农业科技和生产技术。”谈起来苍南投资的原因,吕如仙说,2009年苍南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设立以后,当时苍南县政府组团去台北考察精致农业,希望她将台湾农业的好项目、好理念带到苍南。
“来这之后,我就心动了。台湾农民创业园有很好的土地资源。政府对台商的服务也很到位,还专门成立了对台服务中心。”吕如仙笑着说,“现在霞关港列入国家级更开放管理措施试点口岸后,台湾很多热带水果也能跟大陆实现低价流通,我们打算引进多种台湾特色食品。”
日月潭农庄捎来了台湾的生态农庄理念。“我们的农业种植方式一直保持着农耕时代的小农意识,而台湾的现代精致农业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引进现代农业,学习现代精致农业的管理方式。”黄寿龙表示,这好比是鲶鱼效应,激活当地种植业的活力,符合县里的产业规划和今后发展方向;更为关键的是两地气候相似,农业项目可比度高,可操作性强。
近两年,随着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声名鹊起,各路台商纷至沓来,包括医疗卫生、幼儿教育、养老护老等等,都为苍南人带来了提升发展、改善生活的“先行”效益。
“我们和台湾之间的合作,不局限在资金,还在理念、技术和管理上的合作。”苍南县龙港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丁许远介绍,对台合作侧重于项目的综合性,要把苍南本地情况和台湾优势产业相结合,“比如农业以及民生项目,我们用台湾先进管理理念、浙商回归的资金、加上本地在土地流转和种植管理上的经验,以三者融合的模式进行合作,提升传统产业。”
抢占先机实现两岸合作新跨越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对台经贸合作,苍南以领跑姿态融入海西,实施“双海双区”战略,探索出了又一个“苍南样本”。
2012年11月,按照“两区四平台”的战略定位,苍南在浙江省率先编制完成了《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发展规划》,指出要推进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开发建设,着力将其建设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海西”经济发展先行区,建成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对台贸易口岸和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四大平台”。根据这个梦想蓝图,“三核心三走廊”是其空间布局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三核心”,指龙港新城、灵溪新区、马站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连接“三核心”的三条走廊,“78省道生态产业走廊”、“龙金大道块状特色制造业走廊”、“黄金海岸线海洋经济走廊”,串联起各条产业带,形成辐射全县、“一区多园”对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巨大空间平台。
另外,苍南县出台鼓励台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文件,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和台资项目落地领导全程负责制及绿色通道制度。积极组团参与浙洽会、厦洽会等各种两岸经贸交流展会活动,并组团赴台湾交流对接活动,邀请国内台商协会、台企负责人和台湾本岛的企业、团体、单位来苍南考察交流。
引得台商来,还要落得了地。在规划建设、用地用海、港口贸易等方面,苍南也实行更加优惠、更加方便的政策规定,形成了吸引台商和各路资本投资的价值洼地。在苍南投资的温州台商协会许灿欣会长认为,苍南县委、县政府对台商的支持,体现在速度、效率上,公司的项目审批16个工作日内完成,2个月内完成正式批文转接手续,为台资企业建设投产赢得时间和先机。
截止目前,苍南全县已引进台资项目28个,总投资33.78亿元。项目涵盖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今年7月,“2015浙江台湾合作周”期间,苍南也将继续作为主分会场,举行台资项目落成仪式暨招商推介活动。
“融入‘海西’就有‘东西’。”黄寿龙的这句话,如今正一步步成为现实。根据当地政府规划,到2020年,浙台经贸合作区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0亿元,其中海洋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5%,财政收入100亿元以上。从长三角“末梢”走到海西区“前沿”,加快承接台湾第三波产业转移,实行“双海双区”战略,苍南正以先行者的姿态,在浙江省对台经贸合作中率先探索,赢得先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