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叫车来辆摩托 台湾“机车”很纠结
台北的机车阵。新华社记者 王庆钦摄
摩托车在台湾被叫作机车,从都市到乡村都是道路的主角,台湾有“机车族”,还有一个政党叫“机车党”。身处台北,经常感慨幸亏台北人有严守红绿灯的习惯,否则那些呼啸的机车长队令人不敢举步。据最新的统计数字,台湾共有机车1366万辆,几乎每位适龄驾驶者都有一辆机车,这还是9年来的最低数字。在绿色环保观念的压力下,台湾管理部门一直力推机车减量,但老百姓对机车的需求却一直未减。不减机车,影响环境;减幅太大,“机车族”反弹。机车问题一直很纠结。
近日,网络叫机车的软件悄然兴起,令机车的纠结又成了新闻话题。
出租机车
在大陆,如果你用手机叫车,来的一定是辆汽车;而在台湾却不一定,因为叫机车的软件已经投入使用,因此,手机叫车、来辆机车并不新鲜。其中“Let’s Ride”APP走共乘省钱路线。类似叫出租车的软件,只要你提供出行的起、止点,便能有顺路的车主接送,起步价35元(新台币,下同),每公里加10元。这款软件的经营者介绍,他们先在公共交通不便的新北淡水的学生中试运营,现已运营1年,有200多名机车主加入,1.5万人下载了软件,每天接单超过30张,而且有六成回头客,证明这项服务被市场接受。本月他们会将服务扩大到新北市、台北市,机车主也不再限于学生身份,现在已经有近千车主提供了个人信息准备加入。
一北一南,台南市有个出租机车的网络平台,车主提供车况信息,自行决定租金,短期使用者可上网选车,与车主直接见面或通过网络经营者代租代还。相比在市内一天700元至900元的汽车租金,租辆机车每天最高300元,一小时四五十元,深受旅行者的欢迎。
法规空白
虽然出租机车商机大好,但据台湾现行规定,较起真来却有违法之嫌。台湾规定如机动车投入营业必须要商业登记、取得运输业营业执照,否则便是违法运营,可处5万元至15万元罚款。但现有规定只针对汽车,机车投入营业尚无法规可依。既然无规,可解释为不违法,但也可解释为未经核准而营利形同违法,台湾公路局表示如果认定车主有收费营利事实,搜证后可开罚,并可扣牌照6个月。但如果车主强调并非运营,而是共乘共享的“拼车”,这事就有点说不清楚了。
台湾的“机车族”们强调,主管部门不能只喊“机车减量”,要正视机车“所向无敌”的现实,环保不该只看机车数量,应参考车辆发挥的实际作用来分析,机车的“共乘共享”也能达到环保效果。法律专家认为,现在关键是要着手为机车运营立法。但立法需要时日,且有些难以操作的细节,比如汽车投入运营时驾驶员要考难度较高的职业牌照,如果机车投入运营,职业牌照的标准怎么定?机车的危险度高于汽车,如果投入运营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搭乘者的人身伤亡,法律如何界定责任与惩罚?
纠结难解
一方面为了环境要推减量,一方面除了代步又冒出来了经营,机车的纠结在台湾一时难解。主管部门坚持鼓励老百姓多使用公共运输,改变出行习惯。并与地方合作推动各项公共运输发展方案,以优惠手段促使人们选择公交出行,减少私人运具的使用率,至少不再让机车数量增长。数字显示,主管部门的努力收到了成效,台湾公交的载客量比7年前增加了二成,机车的数量也在下降中。
但目前台湾仍有七成人不习惯搭乘公交,其中近一半选择机车,有学者指出,应理性看待各种交通工具,在城市和乡村,每种交通工具都有适合的环境,现在喊机车减量,要以公共运输代替,但偏远地区仍依赖机车。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建立均衡运输系统,不能口号式管理,而要平衡环保、安全、空间使用率、交通高峰等因素,引导不同的交通组合。当交通完善,老百姓自然会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机车自然减量。
至于机车运营,大多数学者认为禁不如管,既然已经有需求,市场已经选择了机车,而且“共乘共享”也合乎环保精神,主管部门就应该管起来,有关办法要尽快出台,比如驾驶人资格、收费与载客标准、事故责任等,要有规可依,同时要制定机车职业驾照、机车安全性检验和保险措施等规范,这样才能将机车运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机车,减不减?运营,禁不禁?这是个难题,考验管理部门的智慧与能力。(陈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