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御窑金砖」揭秘 诉述600多年沧桑岁月

21.05.2016  16:20

中新网报导,中国大陆首个以「御窑金砖」为主题的博物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日前正式开放,馆藏的1439块明清年间珍贵文物金砖,第一次向世人展示其面貌。

御窑金砖因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有金石之声,故称「金砖」,还有一种说法是,这种砖只能运到北京的金仓供皇宫使用,所以得名叫「京砖」,后谐音变成了「金砖」,不论哪一种缘由,都可以看出金砖的不凡品质。

当时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兴造紫禁城时,经过苏州相山包工匠的推荐,就採用了陆慕御窑的金砖。金砖在尺寸上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相当于现在的「私人订制」,当时相传「一两黄金一块砖」,烧制一块金砖需要经过练 泥、制坯、装窑、烘乾等一系列流程,共29道工序。每块金砖的铭文上都刻着当时的监造官、督造官以及烧造的窑铺,一旦出现问题将层层追责,整个烧制期间约莫要一年。

(旺报即时)